一、繁殖性,野兔是一夫多妻的動物,因此公野兔總是想同盡可能多的母野兔交配,它們忙忙碌碌地尋找母野兔,用去了大量的時間,但和母野兔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充其量不過一兩天,之后,公野兔會繼續它自由的游蕩生活,只留下母野兔照管即將到來的小生命。
二、夜食性,野兔具有晝靜夜動的特性。白天無精打采,閉目養神,采食量很少;夜間精神旺盛,采食、飲水增加,約占全日采食量的70 %以上。
三、嗜眠性,野兔在白天常閉目養神,呈靜伏或睡眠狀態。這時除聽覺外其他刺激不易引起興奮。根據這一習性,飼養員在保證正常喂料、飲水及日常管理工作外,應保持兔舍及周圍環境的安靜,白天盡量不要妨礙野兔睡眠。
四、獨特性,野兔和家兔同屬兔形目,家兔的體型要比野兔大許多,而且野兔還長有比家兔小得多的耳朵,此外,野兔的后肢也要比普通家兔長并且強壯。
五、食肉類動物的眼睛都是向前看的,并能準確地估計距離和位置,而食草類動物由于往往被猛獸和猛禽追捕,因此它們的眼睛多長在頭部兩側,以便在逃跑時能看到追擊者。
六、奇特性,野兔有一些奇特的習性,一般來說它們的膽子很小,但在危急時刻,會突然勇敢地沖向敵人,并用后腿連蹬幾下,將入侵者趕走。野兔的后腿很有力量,它能使兔子躍過2 . 2 米高的高墻,跨越3 米寬的溝坎。據說,兔子在被老鷹追捕時,有時便會演出兔子蹬鷹的壯舉,拼個鷹死兔亡的結局。
七、機警性,野兔系膽小動物,遇有敵害時,能借助敏銳的聽覺做出判斷。突然的聲響、生人或陌生的動物,如貓、狗等都會使野兔驚恐不安,并影響周圍野兔。任何風吹草動都會使視野開闊、嗅覺靈敏的野兔處于不安和戒備的狀態。因此在飼養管理中,動作要盡量輕穩,防止生人或其他動物進入場內。
八、啃食性、野兔是嚙齒類動物,第一對門齒是恒齒,出生時就有,永不脫換,而且不斷生長。野兔必須借助采食和啃咬硬物,不斷磨損,才能保持其上下門齒的正常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