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鱉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水生爬行動物。因江蘇省濱海縣正紅鎮欒灘村交通便利、用水方便,適宜發展大規模仿生態中華鱉養殖。加之該縣政府給予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后,該村示范戶王其好根據5年來養殖中華鱉的經驗,成立濱海縣云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從事中華鱉養殖與繁育。今年初,王其好建成標準化鱉池200畝,預計年養成鱉約3萬公斤,實現產值480萬元,利潤140萬元,將帶動周邊20個養殖戶增收致富。對于仿生態中華鱉養殖體會頗深,現將其養殖經驗做法作一個簡要介紹:
一、養殖場建設
養殖場地環境安靜、背風向陽、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養殖,養殖水域面積200畝,常年水深保持在1.2-2.5米,淤泥厚20-40厘米,底質為壤土。對塘口進行清雜、修整,坡比1∶(0.5-1),并鋪設細沙。在塘埂四周每隔2-3米打一個固定木樁,將石棉瓦固定于其上作防逃墻,石棉瓦入土30厘米,土上留高1.5米,進、排水口用50目雙層鋼絲過濾網攔好,防止中華鱉外逃。
二、入池前準備
1、清塘消毒:用生石灰150千克/畝潑灑干塘消毒,7天后加水至1.5-2米。
2、投放餌料:畝投放50千克的活螺螄讓其繁殖,放前用5%的食鹽水消毒,供中華鱉攝食,補充中華鱉對鈣的需求。
3、混養魚類:為營造魚鱉互利共存的生態養殖體系,可每畝混養20-50千克鰱、鳙、草魚,使養殖水體透明度維持在25-45厘米。
三、中華鱉種放養
5月中旬,畝放平均規格700克/只的無傷病、規格整齊、活動能力強的中華鱉種90只,雌雄比例為3-4∶1,如果雄鱉強壯,體形大,數量可少些。入塘前用5%的食鹽水浸洗15-20分鐘,然后將消毒工具放入水中,讓中華鱉自行游入水中。
四、飼養管理
1、食臺搭建:用石棉瓦搭建1-2平方米的平臺固定在塘邊,供投餌和曬背用。
2、科學馴食:把中華鱉精飼料加水拌勻捏成小團放在投餌臺上,待發現中華鱉進食后的一段時間內逐漸在飼料中添加鮮活魚塊,最后全部換成鮮活魚塊。
3、投餌管理:嚴格按照“四定”方針進行投喂,餌料以鮮活魚塊為主、瓜果蔬菜為輔,適量添加復合多維、微生物制劑、保肝利膽的中草藥,投喂前餌料用5%食鹽水消毒10分鐘左右。日投餌量為中華鱉體重的5%-10%,每天11:00和17:00定點各喂1次,每5-7天用5%的食鹽水洗刷一次食臺,保證養殖環境清潔。
4、水質調節:(1)每隔2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光合細菌等微生態制劑對養殖水質進行調節。水色保持黃綠色為佳,如水色過濃,用適量生石灰微調后,適量投放光合菌和芽孢桿菌,并在中午適當開增氧機來培養水色;(2)適時增氧:采用增氧措施后,池塘水質溶氧高,氨氮和亞硝酸氮含量低,中華鱉攝食穩定,病害發生較少,生長速度快。
5、日常管理:(1)早晚巡塘,檢查中華鱉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2)勤換水,保持水質肥、活、嫩、爽;(3)水溫日變化控制在1-2℃內,最好不要超過3℃,以防中華鱉代謝紊亂;(4)養殖場所封閉上鎖,確保無偷盜事件發生。
五、效益估算
到秋末水溫10~15℃時,捕撈和運輸都容易,造成的傷害少,也便于選擇后備親鱉。可以排干池水進行捕撈,少數鉆入泥中的中華鱉,可以在夜間等它爬上岸時,用手電筒照捕。起捕的中華鱉體色呈泥黃色或淡綠色,背部光滑、花紋清晰且明顯,爪子尖而鋒利,完全達到生態中華鱉的標準。據測產估算,示范戶王其好養殖塘口畝產中華鱉150公斤,按照市價160元/公斤計,畝產值達2.4萬元,畝效益7000元以上。
示范戶仿生態中華鱉養殖經驗做法分享
編輯: 時間:2016-11-24 瀏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甲魚外塘養殖模式病害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