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龜

                養鱉池塘種植“漁稻”改良水質和底質試驗數據分享

                編輯:  時間:2016-11-24   瀏覽:

                 針對近年來養鱉池塘水質嚴重富營養化和養殖鱉類病害日趨嚴重的實際,我們在北海市銀海區富甲魚鱉農民專業合作社包家基地開展了養鱉池塘種植“漁稻”改良水質和底質試驗,現介紹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場地  

                試驗在北海市銀海區富甲魚鱉農民專業合作社包家基地進行,養殖面積100畝,共15口池塘。本次試驗使用7口池塘,其中5口試驗塘,分別為6畝1個、7畝2個、7.5畝2個。2口對照塘,分別為7畝和7.5畝。試驗池塘均為磚墻護坡的養殖池塘,池塘底部有30厘米的有機淤泥。池塘深度為150厘米,水深100厘米。

                2.試驗材料  

                甲魚苗種為自繁培育,規格為250克/只,“漁稻”種子為中國水稻研究所提供。苗種下塘前經過消毒處理。

                3.試驗方法

                (1)甲魚養殖管理:養殖管理按照《中華鱉池塘養殖技術規范》操作,8月7日投放鱉苗250克/只,畝投苗1000只。從2015年8月12日開始,每3~5天對每口試驗池塘進行水溫、pH、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總磷、總氮等水質指標的監測。

                (2)“漁稻”種植與管理
                ①“漁稻”育秧:7月3日,在試驗點選擇一口池塘排低池水,在池塘周邊淤泥露出水面的池底均勻播種已催芽的谷種,一葉一心期保持秧溝水深,二葉一心期灌水上秧板,三葉期后保持淺水層促分蘗,適時追肥促生長。
                ②套種“漁稻”:7月底秧苗長高至35~45厘米,移插到試驗池中,插秧株行距為50厘米,“漁稻”套種面積占試驗池面積約60%。移插“漁稻”后一周,8月7日按1000只/畝分別投放鱉苗到試驗池塘和對照池塘。根據“漁稻”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保持秧苗離水面2~3厘米,促進秧苗長高,為鱉營造適宜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

                二、試驗結果

                1.鱉稻收獲情況  

                試驗從2015年8月7日開始投放鱉苗,到11月6日結束,干池割稻和捕鱉。試驗池平均產鱉479.9千克/畝,較對照池增產52.8千克/畝,同時試驗池畝收獲漁稻稻谷113千克。試驗池和對照池的鱉收獲情況見表1。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水質監測結果  

                試驗池與對照池相比:水溫降1.23℃、pH提高0.42、溶解氧提高0.36毫克/升、氨氮降0.19毫克/升、亞硝酸鹽降0.016毫克/升、硫化氫降0.008毫克/升、總磷降0.31毫克/升、總氮降1.13毫克/升。

                3.效益估算  

                試驗池較對照池增產52.8千克/畝,同時試驗池畝收獲“漁稻”稻谷113千克,按當地商品鱉池邊價格60元/千克和普通稻谷田邊價格2元/千克估算,畝增收3394元。

                三、分析與討論

                1.種植“漁稻”利于維持池塘的良好水質。在養鱉池套種“漁稻”,利用其發達的根系從淤泥和水中吸收氮、磷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達到維持良好水質的效果。從試驗檢測結果看,試驗池塘的各個水質指標均優于對照池塘。

                2.種植“漁稻”利于甲魚的生長。鱉膽小怕驚,而“漁稻”具有遮擋陽光和減少鱉爭斗的效果,能為鱉提供良好的休息場所。收獲數據表明,試驗池塘的96%平均成活率比對照池塘的92%高4%,平均增重率試驗池塘99.8%比對照池塘84.7%高15.1%。

                3.養鱉池套種“漁稻”技術有待完善。降低水位促分蘗的方法操作難度大,致使池塘周邊較淺水處秧苗分蘗多,莖稈粗壯,深水處秧苗纖細,甚至逐漸死亡。“漁稻”套種養鱉池的蟲害防治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究,“漁稻”生長中晚期病蟲害比較嚴重,抽穗率少,谷顆不飽滿,結實率不高,產量低。



                1.來源:《科學養魚》雜志社
                2.作者: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韓書煜  胡大勝  黎姍梅 
                        廣西北海市銀海區水產畜牧獸醫局  覃建平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