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概述:稻鱉共作主要包括水稻田種稻的同時放養中華鱉模式和池塘養殖中華鱉的同時種植水稻兩種模式。通過水稻與中華鱉的種養結合,中華鱉能攝食水稻病蟲害,水稻又能將鱉的殘餌及排泄物作為肥料吸收,不僅使得水稻的病蟲害明顯減少,提高了水稻產量,還改良了養殖環境,產出高品質的商品鱉,起到了養鱉穩糧增收的作用。同時,實行稻鱉生態共作,可以大幅度減少甚至完全不用除草劑、農藥和化肥,大幅降低了農業生產面源污染,有效地節約了稻田資源投入,而且產出更大,不僅為市場供給了高質量的大米和水產品,更為農戶帶來了優質鱉、米創品牌、提高綜合效益的巨大動力,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符合美麗中國和現代農業建設需求。
增產增效:稻鱉共作模式畝產水稻500千克以上,畝產商品鱉300千克,年平均畝效益6000元以上。其中,浙江溪鱉業有限公司近年來開展稻鱉共作模式,創建了“清溪牌”系列香米和花、烏鱉;2012年示范稻鱉共作模式1400余畝,最高畝產值達到32400元,畝利潤達到13637元,綜合經濟效益比單種水稻(稻鱉輪作)和單養甲魚提高了96%和88%。
技術要點:
1. 種稻鱉池改造
每口池面積在10畝以上,池底泥土保持稻田原樣,只平整不挖深。四周挖深30厘米,澆灌混凝土防漏防逃。上面采用磚砌水泥封面,地面墻高1.2米,能保持水位1米。進排水渠分設,進水渠在磚砌塘埂上作三面光渠道,排水口由PVC彎管控制水位,能排干池水,排灌方便。
2. 稻田改造
以不破壞耕作層為前提,在稻田四周加固、夯實田埂,田埂截面近直角,并在內側用水泥澆筑。或四圍修筑堤埂,不滲水、不漏水。田埂或堤埂高度以0.8米~1米為宜,方便蓄水;頂面寬40厘米~60厘米。防止各稻田的養殖鱉相互間爬行混雜,影響科學飼養。若條件許可,進、排水水渠設在堤埂中間,并在稻田相對成兩角的田埂上留有進排水口,方便排灌。進水口用60目的聚乙稀網布包扎;排水口處平坦且略低于田塊其他部位,設一攔水閥門方便排水;并設聚乙烯網攔防止中華鱉逃脫。溝坑的開挖,養鱉稻田的溝坑的數量視稻田的面積大小確定,位置緊靠進水口的田角處或中間,形狀呈長方形,面積控制在稻田總面積的10%之內,深度50 厘米-70 厘米。四周可用條石、磚或其他硬質材料和水泥護坡,溝坑埂高出稻田平面40 厘米-50 厘米。
3. 水稻栽培技術
一般選用單季稻為好。中華鱉養殖過的田塊較肥,水稻品種選擇以水稻生育期偏早、耐肥抗倒性高、抗病蟲能力強、且高產穩產的早熟晚粳稻品種為宜,尤其是生產高品質米且栽培上要求增施有機肥和鉀肥的水稻品種為好。水稻應選擇栽植分蘗數大的,比較壯實的秧苗,,適時早栽;適宜插秧時間為4月底~5月中旬,10月底水稻收割,能實現有效避蟲。
4. 茬口安排
中華鱉放養時間茬口可以選擇水稻種植之前或之后。如水稻親鱉種養模式一般在5月初先種早晚粳稻,宜手工插秧。5月中下旬放養親鱉。水稻商品鱉種養模式分兩種:先鱉后稻模式一般是并于4月上旬在鱉池中種植水稻(為防止鱉毀壞秧苗,預先將中華鱉圈養在坑內過冬),插秧株數為1株;先稻后鱉模式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種植水稻,插秧株數為2株~3株;7月中上旬放養從溫室轉移出來的中華鱉;水稻稚鱉培育種養模式一般在6月下旬種植水稻,7月下旬放養當年培育的稚鱉。在水稻收割后到11月底不再投飼,準備冬眠。
5. 生態鱉的養殖
一般水稻親鱉種養模式畝放養數在200只左右,放養規格每只為0.4千克~0.5千克。水稻商品鱉種養模式畝放養數在600只左右,放養規格每只為0.2千克~0.4千克。水稻稚鱉培育種養模式放養當年孵化的幼鱉數可提高到1萬只/畝。主要管理措施有:一是清塘消毒。每畝用生石灰150千克干法清塘,清塘后表層土用拖拉機翻耕一次,曝曬消毒。二是科學投飼。日投餌一次,能節省飼料和減少病害發生。在飼料中添加新鮮魚,提高商品鱉的品質。三是水質管理。采用冬季進水,在處理池中進行過濾消毒。平時少換水或不換水,防止病害傳染和減少養殖污染。常年保持水位穩定,為鱉創造安定的環境。四是日常管理。堅持每天早晚巡塘兩次,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勤記養殖日志,做好三項記錄。
注意事項:
1. 鱉病防治
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中華鱉放養前要用15 ~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5分鐘~20分鐘,或用1.5%濃度食鹽水浸浴10分鐘。稚鱉放養時要注意茬口銜接技術,溫差不宜過大,否則易患病。將經消毒處理的稚鱉連盆移至田水中,緩緩將盆傾斜,讓鱉自行爬出,避免鱉體受傷。
2. 水稻病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選用抗性品種,實施健身栽培、選擇合理茬口、輪作倒茬、災情期提升水位等措施做好防病工作。
3. 防敵害
及時清除水蛇、水老鼠等敵害生物,驅趕鳥類。如有條件,設置防天敵網和誘蟲燈。
適宜區域:各中華鱉養殖省份的糧食種植區均適宜推廣該模式。
技術依托單位
1.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聯系地址:杭州市西湖區益樂路20號
郵政編碼 310012
聯 系 人:何中央 張海琪 何豐
聯系電話:0571-85029503
電子郵箱:zjscxpz@126.com
2.浙江清溪鱉業有限公司
聯系地址: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城關09省道收費站旁
郵政編碼:313216
聯 系 人:王根連
聯系電話:0572-8249626
稻田綜合種養技術之稻鱉共作模式介紹
編輯: 時間:2016-11-24 瀏覽:
上一篇:甲魚養殖戶如何進行底質底泥改善管理 下一篇:南美白對蝦甲魚混養模式與技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