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雖然氣溫有所回落,但是養殖池塘水溫依然較高,此時必須根據池塘水體上下溫差大,水質變化快等特點,靈活采取相應措施,穩固全年養殖成果,確保水產養殖的產量和效益。
一、 加強水質調控
隨著池塘載魚量逐步增加,魚蝦蟹有機代謝產物也相應增多,因為得不到及時分解而導致水質惡化,應加強池塘水質的觀察和監測,適時進行水質調節。具體方法:①注入新水,增加池塘水體總容量。②適時用生石灰、微生物制劑等調節水質。池塘水色以黃綠色和黃褐色為好;透明度在30cm左右;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
二、 合理施肥,增投精料,培肥促壯
秋季池塘有機物含量通常較高,施肥一般以無機肥為主,無機肥以磷肥為主、氮肥為輔。秋季水產養殖對象生長相對緩慢,此時增加精飼料的投喂,不僅增加產量,而且可有效提高水產品的出塘規格與養殖效益。
三、 適時增氧
入秋后早晚氣溫溫差大,容易造成缺氧浮頭,甚至泛塘。為有效增加水體溶氧,減少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一般可在下半夜1~2點開增氧機,到第二天早晨7~8點后關機,同時遵循“三開兩不開”的原則。
四、 合理控制池塘水草數量
池塘水草過多,容易造成底層光照不足,嚴重缺氧,導致水草及底棲生物死亡腐爛,從而敗壞水質,因此,合理控制水草密度,使水草之間留有3~4米空隙。蝦蟹塘水草覆蓋面控制在40%左右。
五、 內外結合,科學防病
秋季主要病害是體外寄生蟲和細菌性病。最好普施1~2次殺蟲藥和一次殺菌藥,或微生物制劑及底質改良劑,充分降解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減少病害發生的幾率。
六、 成魚適時上市
池塘養殖密度過大,載魚量高。可分批捕撈,統籌銷售。捕撈選擇早晨;拉網后,選用阿維菌素、二氧化氯、溴氯海茵等消毒。
七、 加強巡塘,做好記錄
堅持早、中、晚巡塘,并做好記錄,經常清除雜草、死草、死魚、死蝦、死蟹。要經常檢查防逃設施,防止蝦蟹打洞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