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羅非魚投苗期已經到來。然而,去年的羅非魚鏈球菌病害卻讓增城三江的養殖戶心有余悸。如何有效地防控病害,一直是他們頭痛的問題。“保持良好的水質,就是防控病害的最有效方法。”廣州市潮勝水產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黎潮勝如是說。
據了解,增城三江一帶的羅非魚養殖,多數都是采用魚豬混養的立體養殖模式,不僅養殖密度高,而且水體環境也較差。
“其實三江的養殖戶都知道,我們這一帶沒有很好的水源,魚塘要換水很難。”黎潮勝說,如何換水,一直是增城三江養殖戶頭痛的問題。“去年這一帶80%以上魚塘的魚都發病了,而我的塘一點事都沒有。”黎潮勝表示,水質差、養殖密度高是引起病害的重要因素。
“這幾年來,我一直用酵素菌產品調水。”黎潮勝告訴記者,從投苗前,他就開始使用酵素菌肥水,投苗后的整個過程中也是堅持每10天使用一次。
據黎介紹,酵素菌可以將豬、魚的排泄物和殘餌等有機物迅速分解,分解物可為單細胞藻類提供營養使得藻類迅速繁殖,而單細胞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又可以增加水體溶解氧,從而有效地提高水質。“水質好了,魚的免疫力、抗病力也隨之提高了,這就能有效地減少病害的發生。”
“其實雖然去年沒有發病,但是我也怕。”說到病害,黎潮勝也是小有擔心。他表示,今年將降低羅非魚的投苗密度,提高其他搭配混養品種的投苗量,從而降低養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