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養殖是泰來縣農民主要的增收方式之一。筆者從鯽魚的科學選種、合理放養、巧妙搭配品種、馴化魚群和科學飼養五個方面綜述鯽魚優質高產養殖的技術要領,科學飼養從增加喂養次數,確保魚塘氧氣充足,保持優良水質,營養合理等方面入手,以期為鯽魚養殖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
1 科學選種
正確的選擇魚苗是保證鯽魚優質高產的首要條件,一般情況下選擇外觀好和生長速度快的育苗最為適宜。如在眾多鯽魚品種中,長勢最快的為湘云鯽魚,但是其外觀不佳,市場銷量并不好,因此大部分養魚戶并不選擇這種育苗。而異育銀鯽的生長速度不如湘云鯽魚的快,但是其外觀好看,受到大多數消費者的喜愛,銷量好,因此90%以上的養殖戶都會對其進行大規模的養殖,其次是彭澤鯽魚,其生長速度雖然沒有前兩者快,但是其外觀極佳,口感肉質都很好,因此也是廣大農戶飼養品種的首選。在鯽魚的飼養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都采取混養的模式,因此就造成了不同品種之間自由的交配,從而使一些優質鯽魚的優良性狀退化,因此在選種時一定要對育苗的性狀進行嚴格的把關,以免因為疏忽而影響鯽魚的高產。
2. 合理放養
鯽魚要想優質高產,一定要進行合理的放養,使得魚塘的空間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一般情況下,在不影響鯽魚生長的前提下,應該對鯽魚進行密集式飼養。魚塘的面積一般在3~6畝為宜,水深為1. 7m左右,并及時對魚塘中的淤泥進行清理,并補充魚塘中的水量。而每畝的魚苗放養量為lOOkg左右,而選擇的魚苗為35g每條為宜。為了降低成本,泰來地區主要以大規格鯽魚培育為主,主要方法是第一年在專用魚塘里飼養單只重量在50g以上的鯽魚苗,從而節省買來育苗后的馴化環節,并延長鯽魚的生長期,有助于鯽魚增加體重和產量,且體積大的鯽魚市場和售價更高。
3 巧妙搭配品種
為了增加收入和合理充分利用資源,絕大多數的魚塘都采用混合飼養。在以鯽魚為主要養殖對象的魚塘中,要選擇搶食能力不如鯽魚的品種,否則會導致鯽魚的減產,影響收入。因此,草魚、鯉魚等品種由于搶食能力過強,不宜與鯽魚混合飼養。鰱魚和鳙魚的搶食能力較弱,對鯽魚不具備攻擊性,因此可以選擇這兩種魚和鯽魚一起混合喂養,要注意的是鰱魚和鳙魚的投放期應該避開鯽魚的生長期,應在鯽魚長成后進行投放,以免影響鯽魚的生長發育。同時為了減除魚塘內的野生雜魚或者病態的鯽魚,可以養殖少量的鱸魚,這種魚是食肉性動物,可以以上述魚類為食,既能維持魚塘中魚群的健康生長,又能增加魚塘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