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在生物學上屬于鯉科,鯉科是所有魚種中最大的一科,超過1400種魚種。是風靡當今世界的一種高檔觀賞魚,有“水中活寶石”、“會游泳的藝術品”的美稱。由于它對水質要求不高,食性較雜,易繁殖,故受到人們的歡迎。
錦鯉養殖場地的選擇
飼養錦鯉不管是園林、魚場或個體專業戶對其建立錦鯉飼養場地、水源、電源都必須有一個近期或遠期的統一規劃,即使錦鯉愛好者在庭園內建造幾只小魚池,也要因地制宜的設計。因為飼養錦鯉的場地和水源的選擇規劃可直接影響到錦鯉的生長發育和今后的科學技術管理,事先務必全面考察和規劃。
1、養魚場地最好選擇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特別要選擇上午6時到中午12時之間均能曬到太陽,而且通風條件好的郊外、庭園和加固的房頂及陽臺上。
2、魚場必須靠近水源、電源之處。如果河、湖、江的水質沒有污染情況的,為了降低養魚成本,也可因地制宜利用天然水源,吸入過濾池處理后即可使用。如果江、河、湖的水質因污染而要用地下水(深井水)或自來水的,則魚場要選擇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或附近可接通自來水管道的地方。
3、魚場要選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如能靠近飛機場、車站、輪船碼頭的地方最為理想。這樣可發揮中轉或運輸優勢。既可降低出口運輸成本,對提高錦鯉運輸中的成活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4、魚場靠近飼料產地。充足的飼料才能養好錦鯉,如果食物短缺,錦鯉會因體質問題而生病。
錦鯉養殖池的建造及合理布局
目前,國內錦鯉飼養池的建造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
1、遠離市區飼養面積較大的生產性錦鯉池。這種錦鯉池大者可達10多平方米。池深約為35—50厘米左右,福州、廣州、東莞近年來養殖的蘭壽錦鯉,魚場為使魚長得更大,會將魚池建得更深,一般水深可達50厘米以上或更高。
2、觀賞與生產兩用魚場的飼養池,這些魚場的魚池既要適應生產,又要適應觀賞的需要,因此,魚池面積要小些,淺些,一般為3—5平方米左右,深25—35厘米左右。常見于公園內配置。
3、家庭飼養魚池,由于條件限制,不論魚池的大小形狀、方向均應因地制宜,不必過分強求標準化。因此,有的錦鯉愛好者僅用一磚豎直,(約25厘米高),中間用水泥粘連粉刷而成的小型魚池(約1—2平方米)來養魚,倒也經濟、方便、實用。不管是生產性的,還是供觀賞的或家庭的魚池的壁均不宜過高。水深一般以30—50厘米高為好。
錦鯉養殖池的管理
錦鯉進場(家)前后引進錦鯉時,都要做好準備,這對錦鯉能否存活、迅速適應本場環境有著十分重要意義的:
1、新建魚池要注水浸泡。對新建魚場來說需在錦鯉到場前15—20天就應注水浸泡魚池。達到去堿“退火”目的。浸泡時間最好1周左右。如果新池需急用,可以采用兩種方法:第一種按50千克水中,溶解12一15克磷酸,在新池中放水浸泡l一2天,即可起到去堿作用。放掉含磷酸的水,再用鹽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消毒,注滿老綠水或清水再浸泡1周左右,以促使盡早著生青苔,再次重新注滿新水暴曬3—5天,去氯后錦鯉就可放入此池水中飼養了。第二種是在新池的浸泡水中,加入明礬(每噸水加250克左右),經2—3天后同樣可起到去堿目的,然后同上加入綠水浸泡幾天后再注入新水暴曬3—5天,去氯后此池即可養魚了。
2、錦鯉飼養池消毒。即使是老魚場,如果已長久不養魚或冬季末養魚的池子,在使用前最好也要用2%一3%的濃鹽水或10—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或敵百蟲溶液浸泡消毒,目的是檢查越冬后魚池有無凍裂漏水現象和預防魚病。
3、家庭養魚。家庭養魚時,買回來的黃砂缸或陶瓷缸也要浸泡退火和消毒,然后再放入濃綠水浸幾天(目的是加速著生青苔)。最后重新換入新(伏)水,方可養魚。
4、暫養。引進的錦鯉經過運輸,特別長途顛簸后魚體表面的保護層(黏液)很易擦傷破壞,所以,在金色到場(家)前,場(家)內就要準備幾只缸或大面盆或1—2只小型魚池,放好1/2池(缸)的新水,等購進的魚到場后,先把它們故人缸或盆或小池里,用1%一2%的食鹽水或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5一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浴洗5—15分鐘(時間要視魚體大小靈活掌握)后,再放入飼養池中靜養(如有綠水最好摻加一點在池中),并在飼養池中按2—3毫克/升的比例放入呋喃西林粉,從而降低魚病發生率。切不可將長途運輸后原塑料袋中的水直接倒入飼養池中。
5、喂食。進場后的錦鯉第一天不要喂食、第二天不喂或少喂,以后的喂食量要視錦鯉的食欲情況逐漸增加的原則,這樣有助于水質不易敗壞而很快轉綠,切忌一次投食過剩而敗壞水質。使一池新水壞掉,嚴重影響錦鯉健康。
6、養殖器具的消毒。所用的一切撈魚蟲網兜、撈魚網、魚盆、刷子、抹布、吸管等一切用具都要消毒、曝曬、并掛在固定而干燥處,不要隨地亂丟。
7、安裝增氧設備。有條件的魚場,對剛進場的錦鯉池中可安裝增氧泵增氧,以便錦鯉在運輸后很快恢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