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殼魚是一種肉食性的魚類,有著豐富的營養元素,其營養價值是比較高的,在我國兩廣等地區有著較為廣泛的養殖面積。最近幾年來也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在養殖筍殼魚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繁殖工作。那幺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筍殼魚的人工繁殖技術,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1、親魚選擇
親魚的選擇對筍殼魚的繁殖是非常重要的,親魚要保證足夠成熟,年齡在兩歲左右。然后比例控制在1:1左右。我們可以通過觸摸來感覺它是否成熟。成熟的雌魚顏色是比較淡的,有一定粘液,并且不是非常光滑,腹部能夠感受到其卵巢。雄魚則相反,顏色比較深且有著明顯的斑紋,粘液相對雌魚來說也更多,摸起來比較光滑。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方面來確定親魚的成熟狀態,進行選擇。
2、誘導產卵
選好親魚之后要做好催產工作,催產劑以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藥劑為主,控制好劑量。在注射后再控制好比例,將其放在產卵與供穴居內,搭建好巢穴。巢穴的寬度保持在30cm左右,高度則要保持在20cm左右。然后產卵池內的水位控制在40cm左右,要保證水質足夠干凈,最好是做好消毒工作。注射過催產劑的親魚在產卵池內會進行自行配種工作,在1-2天左右后便會產卵。
3、孵化管理
在產卵后,將魚卵放在清水池內進行孵化,根據條件、育苗方法等各種實際情況控制好密度。水溫在30度左右時,孵化時間大約愛100h左右,孵化率可達到80%。剛孵化出的幼魚長度在2.5mm左右,第二天后長長1mm左右。這個時候幼魚的消化道開始發育,出現腸、肛門等各種器官。將魚苗培育到1cm左右大約需要28天左右,不過這段時間的成活率是比較低的。在長到兩厘米左右的時候,放入水泥池內進行培育,做好遮光工作。
4、苗種培育
魚苗的成活率與飼料是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的,在魚苗孵出大約3天左右后,便會開始進食。因為這個時候幼魚的開口是非常小的,所以餌料以生雞蛋為主,首先要攪拌生雞蛋,然后用熱水沖勻,過濾投喂。首次投喂的時候要投喂四次左右,然后從第二天開始,用蛋與浮游生物進行輪換投喂,投喂次數減少一次。一直持續到半個月的時候。在育苗時我們還需要做好水質的調控工作,做好排污換水,提高苗種的成活率。
以上就是筍殼魚人工繁殖技術的簡單介紹了。筍殼魚的人工繁殖時比較麻煩的,需要有一定的技術支持,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多重視。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了,本文僅供參考,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