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雌雄同體特征決定了蚯蚓母體與卵繭的分離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過人始終處于生物鏈最頂端是沒有虛假的,經過不斷的嘗試,養殖專家終于總結出三種方法把蚯蚓與卵繭分離,至于這三種方法是怎么樣的呢?
箱養蚯蚓或大型飼養場的床養蚯蚓,因多次添加飼料,經過2——3個月,需要把糞粒和蚯蚓進行分離,而產在飼料中的卵繭也需要與糞粒分開,分離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筐漏法
經過幾次添加飼料,成蚓密度大,卵繭數量增多,飼料基本糞化的飼養床(箱),把蚯蚓與糞粒一起裝在底部帶有1.2厘米×1.2厘米網眼鐵絲網的大木筐內,利用蚯蚓怕強光的特性,在強光照射下,使蚯蚓自動鉆到底層。然后用刮板逐層把糞粒和卵繭一起刮入運料斗車,直至蚯蚓通過網眼鉆入下面新料層為止,這時蚯蚓絕大部分和糞粒分開來。然后,將糞粒和卵繭移入孵化床,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經過30——40天,卵繭全部孵化,并長至一定程度,但還未達到產卵階段的蚯蚓。繼續采用以上所述的筐漏法把幼蚓和糞便分離開。使幼蚓進入新的飼養床。糞粒經篩選包裝可以作為城市養花的肥料。
2、餌誘法
當飼養床基本糞化后,停止在表面加料,而在飼養床兩側添加飼料,將成蚓誘入新飼料中。待絕大部分誘出后,再將含有卵繭的老飼料全部清出。然后再把老床兩側的新飼料和蚯蚓合并在一起。清出的蚓糞和卵繭移在放有新飼料飼養床的表面進行孵化。待幼蚓孵出后,進入下層的新飼料采食,然后把上層的蚓糞刮出即可。
3、刮糞法
利用強光照射,使蚯蚓鉆人下層,然后用刮板將蚓糞一層一層刮下。刮到最后,蚯蚓集中到飼養床表面。將取出的蚓糞和卵繭移入孵化床進行孵化培育。幼蚓孵出后,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