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魚別稱圖麗魚、豬仔魚、尾星魚、黑豬魚、花豬魚、眼斑星麗魚等,為鱸形目慈鯛科圖麗魚屬熱帶魚,產地主要位于南美洲的圭亞那、委內瑞拉、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經人工飼養后,很有感情,當人們走近水族箱時會游過來,表示歡迎,深受大家的喜愛。
地圖魚是熱帶魚中體形較大的一種魚,在適宜自然條件下可達30厘米長,現已有幾種不同變種,體形魁梧,寬厚,魚體呈橢圓形,體高而側扁,尾鰭扇形,口大,基本體色是黑色、黃褐色或青黑色,體側有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和紅色條紋,形似地圖。
地圖魚成熟后魚尾柄部出現紅黃色邊緣的大黑點,狀如眼睛,可作保護色及誘敵色,使其獵物分不清前后而不能逃走。因體色暗黑,又稱黑豬魚,其尾鰭基部還有一中間黑、周圍鑲金黃色邊的圓環,游動時閃閃發光,因此又叫尾星魚。地圖魚的背鰭很長,自胸鰭對應部位的背部起直達尾鰭基部,前半部鰭條由較短的鋸齒狀鰭棘組成,后半部由較長的鰭條組成,腹鰭長尖形,尾鰭外緣圓弧形。地圖魚色彩雖然單調,其形態卻很別致,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地圖魚習性十分兇猛,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幾乎吞食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但是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鮮活的小魚、小蝦。在進食的時候,甚至嘴里含著一條還未吞咽下去的小魚就去追逐捕食另外的,貪婪由此可見。所以,千萬不可將它們和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一起混合飼養,以免成為它們的點心!
地圖魚屬卵生魚類,18月齡進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多在夏秋季節,繁殖并不困難。到性成熟時會自行相愛,覓偶配對,只要將自然成對的親魚放入繁殖箱內即可。繁殖箱也要用大一些的,繁殖箱里事先放置一些光滑的石塊或瓷盤等作產卵附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