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是半翅目蟬科一類生物的統稱,別稱知了龜、知了猴、知拇吖等,因各地方言不同,別稱也有相應的變化,生活于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于沙漠地區,幼蟲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蟬和知了的區別吧!
蟬和知了的區別
蟬和知了沒有區別,知了是蟬的俗稱,因人們覺得蟬的叫聲很像“知…了,知…了”,所以又將蟬稱為知了。雄蟬腹部有發音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于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并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同的聲調激昂高歌。而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
蟬的生命周期
蟬的一生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夏天,早年產下的受精卵會孵化成幼蟲,幼蟲會鉆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莖的汁液為食。幼蟲成熟后,爬到地面,脫去自己金燦燦的外骨骼,羽化為常見的長有雙翼的成蟲。雖然成年的蟬僅能存活幾個月,但是幼蟲階段能夠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壽命的蟬其幼蟲階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蟬是不是害蟲?
蟬是害蟲,幼蟲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液。蟬是樹木的破壞者,一生對植物有害,成蟲用頭部下面的針樣的嘴巴插到樹的枝干里,刺吸植物汁液維持生命。雌蟬交配以后用矛頭狀的產卵器插入幼嫩樹枝的木質部里產卵,產卵以后再用口器把樹枝的下部刺破一圈韌度部,使樹枝上部得不到水分和養料而枯死,一刮風枯枝就落到了地上。卵經過孵化成若蟲,鉆進泥土里,在地下吸取樹根的汁液為生。
蟬有哪些種類?
1、蚱蟬:蚱蟬雄蟲體長而寬大,雌蟲稍短,頭部橫寬,中央向下凹陷,顏面頂端及側緣淡黃褐色,復眼1對大而橫寬,單眼3個位于復眼中央,排列呈三角形,觸角短小,位于復眼前方。
2、蟪蛄:蟪蛄是一種比較小型的蟬,體長約2.5厘米,有黑紋,后翅除邊緣為黑色,分布廣泛,5~6月鳴,從早到晚,鳴聲作“哧——哧”,叫聲不如蚱蟬般等大型蟬的大聲,比較脆弱。
3、草蟬:草蟬成蟲出現于春、夏二季,體長13~15毫米,頭部前緣略呈三角形,體色多變,有綠色、黑色、黃褐色、綠褐色等,其中以綠色最常見,個體差異很大。
4、斑蟬:斑蟬的頭頂復眼內側有一對斑紋,中胸背板有4個斑紋,前后翅端部的斑點灰白色,基半部有5個黃褐色斑點,前翅上的斑紋多呈長條狀,腹部腹板無黃色斑。
5、沫蟬:沫蟬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紅紋沫蟬和小紅斑沫蟬,生活在植物葉片上,保護色良好所以不容易發現,常分泌一種泡沫狀物用來保護自己不至于干燥及免受天敵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