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別稱丁丁、點燈兒、螞螂等,分蜻科和蜓科昆蟲的統稱,成蟲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捕食飛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等對人有害的昆蟲,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但其幼蟲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幼蟲叫什么名字吧!
蜻蜓幼蟲叫什么名字?
蜻蜓的幼蟲叫做水蠆。水蠆完全水生,以鰓呼吸,顏色因棲息環境而異,喜歡棲息在黃色泥土的水蠆則是黃色的,周圍環境是黑色的則是黑色的。通常潛伏在溪池水庫泥底或殘枝敗葉下,有的則喜歡棲息埋伏在水草密集處等待獵物的到來,獵物靠近時方射出能纏卷的唇以捕捉之。水蠆發育過程中蛻皮8~15次,蛻皮次數在種內與種間均有所不同,無蛹期。
蜻蜓幼蟲吃什么食物?
蜻蜓幼蟲的食性與種類有關系,通常棲息于溪流蜻蜓幼蟲主要以蜉蝣稚蟲、石蠅稚蟲、搖蚊等雙翅目幼蟲以及一些小魚為食,棲息于靜水域的種類則主要以蝌蚪、小型蝦類、小魚、水蚤、體型較小的蜻蛉稚蟲、仰泳蝽、孑孓、搖蚊等雙翅目幼蟲為主食。蜻蜓幼蟲的天敵則是鳥類、大型雜食性魚類、紅娘華、負子蟲、龍虱等。
蜻蜓的幼蟲期有多長?
幼蟲期是蜻蜓一生中最漫長的時間,蜻蜓孵化后的稚蟲的第一個階段或齡期稱為前稚蟲,沒有足部,通常只維持數秒至數分鐘。稚蟲在這第一次脫皮后就進入第二個齡期,有構造簡單的足部和三條有節的觸角。蜻蜓稚蟲隨著種類不同而各有不同的齡期,從8~16個齡期都有,整個稚蟲其所需時間依照不同種類及季節而有所不同,從一個月到三、四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