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別稱杜宇、子規、催歸等,常指杜鵑亞科和地鵑亞科的約60種樹棲種類,分布于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在東半球熱帶種類尤多,棲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最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杜鵑鳥下蛋會怎么做吧!
杜鵑最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這種特性見于杜鵑亞科的所有種類和地鵑亞科的3個種,即產卵于某些種鳥的巢中,靠養父母孵化和育雛。托卵寄生性杜鵑將自己的蛋產在別的鳥類的巢里,而且一般會比別的鳥類早出生,只要一出生它就把其它的鳥蛋推出鳥巢,并由養父母喂大。地鵑在低矮植被中用樹枝營巢,雌、雄鳥均參與抱卵育雛。
杜鵑怎樣能將卵寄生在別的鳥巢中而陰謀不會被發現?春夏之交,雌杜鵑要產卵前會用心尋找畫眉、葦鶯等小鳥的巢穴,目標選定后便充分利用自己和鷂形狀、大小及體色都相似的特點,從遠處飛至。杜鵑飛翔姿式也很像猛禽巖鷂,飛得很低,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地急劇轉彎。間或拍打著翅膀,拍打得很響,用來恫嚇正在孵卵的小鳥。正在孵卵的小鳥看見低空翱翔而來的猛禽的身影,嚇得棄家逃命時,杜鵑就達到了恫嚇的目的。
杜鵑怎樣把自己的蛋丟進別人的巢中呢?有的是直接產下去,而對于太小的或是難以鉆進去的鳥巢就會先產下蛋,然后用喙小心地把蛋放到其它鳥蛋中間去。但是在放自己的蛋之前,杜鵑常常會從巢中把別人的蛋弄走一只(吃掉或扔掉)。
杜鵑的體型比一些小鳥大得多,可是它產的蛋卻很小,再加杜鵑蛋與巢主鳥的蛋在形狀,色彩等方面又有驚人的相似(自然選擇的結果),所以就可以魚目混珠,其它小鳥也就難辨真假了。杜鵑蛋雖然小,發育卻很快,往往會比巢主鳥的蛋早孵化或者同時孵化出來。
小杜鵑一出世就忙著當搬運工,背著另一個小鳥(或者鳥蛋),用它那尚未發育健全的翅膀支撐著它,小心翼翼地向巢邊爬去。低下頭,用額頭頂著巢底,忽然急劇地向后仰去,將那只伏在它“肩”上的小雛鳥(或者鳥蛋)向上一揚,翻出巢外去。接著這個小“搬運工”滑到巢底,又鉆到另一個犧牲品的下面,繼續它的搬運工作。
小杜鵑在其孵化出來的幾小時以后就產生了要把巢中所有東西甩掉的欲望。當義母回來,看見巢中只剩下唯一的幼雛,還會把這個兇手當寵兒來疼愛,更加精心地哺育小杜鵑。小杜鵑羽毛豐滿后就不辭而別,遠走高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