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黃鸝是雀形目、黃鸝科的1屬。共有31種。中型鳴禽。喙長而粗壯,約等于頭長,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蓋以薄膜;翅尖長;尾短圓,跗跖短而弱。那么黃鸝鳥吃什么食物?黃鸝鳥多少錢一只?
相關閱讀:杜鵑鳥吃什么蟲子?
黃鸝鳥吃什么食物黃鸝屬鳥類為著名食蟲益鳥,主要生活在闊葉林中,大多數為留鳥,少數種類有遷徙行為,遷徙時不集群。棲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帶或村落附近的高大喬木上,樹棲性,在枝間穿飛覓食昆蟲、漿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動,在育雛期間,大量捕食食梨星毛蟲、蝗蟲、蛾子幼蟲等。
據寵物鳥愛好者老李透露,黃鸝鳥棲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帶或村落附近的高大喬木上,樹棲性,在枝間穿飛覓食昆蟲、漿果等,如毛蟲、蝗蟲、蛾子幼蟲,梨子幼果,很少到地面活動。成鳥捕獲后不易適應人工環境及飼料,死亡率較高,多數成鳥捕后煩躁不安,以致拒食而死。曾有人試用暗光和安靜的環境,并以活蟲引誘取食,獲得較滿意的效果成活率可達50%~60%。從巢中獲取雛鳥,人工育雛,飼喂昆蟲及人工混合飼料(碎生肉、碎蟲、熟蛋黃,豆粉、鈣粉等混合后調溫),較易成活。
成年黃鸝捕獲后的前期馴養,最好能選用板式籠,此籠只有一面為竹柵可供觀察,野性較強的黃鸝也只有一面能看到人,所以可以比較安靜地生活。待略馴熟并初步適應人工飼料后,再轉入玩賞籠內飼養,在北京曾有人試用繩索系于頸部,置于棲架上,進行人工誘食,但效果不理想。人工飼養中黃鸝的飼料,以黃鸝混合粉料和雞蛋大米為主,同時飼喂適量的昆蟲和少量的瓜果。黃鸝的排便量較大,較易污染籠舍及籠具,需及時清刷,萬勿使其糞便污染足趾,否則常會腐蝕足趾,致使足趾潰瘍或致殘。冬季室溫保持15~18℃為佳。目前飼養展覽黃鸝的壽命很少能達到5年。
黃鸝鳥價格黃鸝現在還是比較多,是一種觀賞鳥,雛鳥估計就幾十元吧,只要喜歡了,貴點也無所謂。還是要看品質,具體的也要看各地的價格,建議去花鳥魚蟲市場看下。
黃鸝鳥的生長繁殖黃鸝鳥雄鳥在繁殖期鳴聲清脆悅耳,在高樹的水平枝杈基部筑懸巢,雌雄共同以樹皮、麻類纖維、草莖等在水平枝杈間編成吊籃狀懸巢。多以細長植物纖維和草莖編織而成,結構緊密。每窩產卵4~5枚,粉紅色具玫瑰色疏斑,卵殼有光澤。由雌鳥孵卵,卵的孵化期13~15天。育雛由兩性擔任,雛鳥在巢期14~15天,雛鳥離巢后尚需雙親照料15天左右。
如何挑選黃鸝鳥每年5、6月,此時便是黃鸝鳥被捕捉的時候,注意要選擇全翅尾的成鳥一只。此成鳥是指剛換上成年羽毛尚未孵育過幼鳥的青年,年齡情況可大致從嘴、足的特征上做出判斷。若是老鳥調教起來十分困難,一定要看滿意了才買。下面是黃鸝鳥的挑選方法:
- 定選雄鳥;
- 挑選羽毛華麗,全翅尾的;
- 有膘未松毛的;
- 是否投食無關緊要。
- 黃鸝足是短短的“肉足”(較粗),趾甲十分銳利。足的顏色有三種類型,即白黃色、灰色、黑色,可能與產地和生活環境有關。標準的黃鸝足色應為灰色,選鳥時趾甲定不能有斷裂發生,如已斷甲或斷趾一定不能要。
- 從身材上選擇應以瘦窄的梭形為佳,項要長,雙翅要收的一樣齊,站立時不能見肩,也不能妥翅(即下垂)最好是雙翅尖請貼尾中部,讓人感到輕松與自在。
人工飼養黃鸝的主食飼料有肉類(如牛肉、瘦豬肉、魚肉)、昆蟲(如面包蟲)、面食(玉米粉、豆粉)、熟蛋黃及西瓜、蘋果等。供應的肉食要切成細絲,并拌入少量的維生素B1。為了保持黃鸝羽色艷麗,還要喂給一定量的色素飼料。在日常管理上,要注意清潔衛生,每天食罐、水罐中的飼料及水都要更換。每周清洗籠底和托糞板1~2次,以防糞便污染鳥的羽毛和足趾,換羽時要增加蛋白飼料和維生素。冬季黃鸝要在室內過冬,室溫要在10℃以上。
注意:黃鸝屬軟食鳥,剛捕獲的野生黃鸝,常會因膽怯而拒食漸漸體力衰竭而死亡,因此開始要進行人工填喂。以長2厘米、寬1.5厘米外裹點頦粉的瘦豬肉或牛、羊肉條填喂,每天4次。注意不要掰傷鳥嘴。同時,在食罐內放入粥狀點頦粉,表面撒上一些黃粉幼蟲,誘其啄食,并且不放水罐,促使黃鸝飲食罐中表層的水利于“換食”。隨著黃鵬自己取食情況,逐漸減少人工填食次數,一般7~10天即可達到完全自己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