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蝸牛是蝸牛當中一個重要的品種,它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白玉蝸牛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還有很高的食療功效,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養殖項目,那么,白玉蝸牛的生活習性有什么?下面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
一、喜暖忌冷熱性
溫度是影響其生長活動的重要因素,具有宜暖忌冷、熱性的特點,這是由于遺傳因素所決定的。因為蝸牛是冷血動物,即變溫動物,其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溫度對蝸牛的生長、繁殖顯得尤為重要。白玉蝸牛生長活動的最基本的溫度要求是15—39℃。最佳溫度為25—35℃,溫度降至8℃時,陸續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有凍死的危險,當溫度升至40℃時,會導致夏眠。因此,在飼養白玉蝸牛的過程中應注意調節溫度,使溫度控制在25—35℃之間。
二、愛潮惡浸性
適宜的濕度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因為蝸牛的日常活動全憑自身分泌含水量較多的粘液,以保持身體濕潤,另一方面又因為蝸牛是依靠外套膜呼吸空氣,不能完全浸在水中生活,因此蝸牛形成了愛潮惡浸的習性。掌握了蝸牛的這一特性,我們在飼養的過程中,于每天投料前噴霧狀水,促使其活躍采食。蝸牛生長活動最適合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池土濕度為30—40%,一般加水拌濕后,做到捏之成團、觸之即散為度。測定濕度時,空氣濕度可采用懸掛干濕度計測量,飼養土濕度可采用目測法或烘干測定法。
三、喜暗畏光性
強烈的光線刺激對蝸牛生長不利,白玉蝸牛主要在夜間活動,害怕白天直射的陽光,喜歡棲息在陰暗潮濕的環境。蝸牛的視力很差而且反常,在強光下看的較近,只能看到6厘米以內的物體,在微弱的光線下看的反而較遠,能看到20厘米以內的物體。蝸牛對5—20勒克司的綠光、紫光、紅光有趨向性,我們在飼養蝸牛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飼養室的光線,應有較弱的散射光,光照強度不可過強,完全黑暗的環境對蝸牛的生長、繁殖也不利。飼養室可提供微弱的綠光、紅光、紫光或散射光,以利于蝸牛生長繁殖。四、晝伏夜行性
一般情況下,由于蝸牛害怕直射的陽光,而晚上溫差小,空氣濕度大,光線暗,不宜損失蝸牛體內的水分,所以一般在夜晚活動、采食。活動規律為下午6時左右開始活動,8—12時活動達到高峰,12時以后活動量逐漸減弱,直到次日早8時左右又基本完全停止活動,開始休息。因此,我們在飼養蝸牛的過程中投喂飼料的時間應掌握在下午5—6時為宜。
五、鉆土棲息性
一般在蝸牛飼養設施的底部都要放置PH值為6.5—7.5的飼養土,這是因為蝸牛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需要鉆土,
一是從土壤中汲取腐殖質、有機質、鈣等營養物質;
二是調節濕度;
三是抵御敵害;
四是產卵。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在知道了白玉蝸牛的生活習性有什么,蝸牛雖然種類繁多,白玉蝸牛是養殖的重要品種,在我國養殖也比較普遍,為了充分發揮蝸牛最大限度的生產力,掌握其生活習性,為其創造適宜的飼養環境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