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蝴蝶魚

古代蝴蝶魚:別名齒蝶魚_飛蝶魚_豪氏全齒魚,為骨舌魚目、齒蝶魚科、齒蝶魚屬、骨舌系列品種,原產于非洲中部及西部尼日利亞、喀麥隆、乍得湖、贊比西河上游流域。
兇猛的掠食魚類,形態奇特,能躍出水面短暫滑行,全身布滿褐色花紋,顯得復古而又美麗,是齒蝶魚科的唯一屬種。
生存環境:弱酸
最大長度:12cm
形狀分類:其他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活動區域:上層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吃魚_兇猛
適宜溫度:27℃±3℃
酸堿范圍:6.4±0.3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6年
食物飼料:魚蝦
古代蝴蝶魚形態特征 >
體長粗壯,稍側扁。頭較大,無下鰓蓋骨。眼大口大,口內具齒。鰓孔大,鰓蓋條8。體被圓鱗,側線完全。背鰭位于體的后部。臀鰭比背鰭大、始于背鰭的前下方,后部與背鰭相對。胸鰭很發達,成蝴蝶的翼狀。腹鰭位于胸鰭的下方,前部鰭條粗壯而延長。
古代蝴蝶魚飼養方法 >
飼養并不困難,喜澄澈、流速緩慢水體。雖體型袖珍,但較為兇悍,野外食物以水面上空的昆蟲或水體上層的小魚為主。是兇猛的掠食魚類,不宜混養。長期活動于水面上層,混養應以中、下層為主。如群養,其氣派的鰭葉黑壓壓一片,如陰云密布,妙不可言。胸鰭、腹鰭和尾鰭很發達,捕食昆蟲時能跳出水面,作短距離滑翔追捕。魚缸需加蓋防護。
古代蝴蝶魚雌雄分辨 >
雌雄可靠臀鰭鑒別:雄性的臀鰭短寬而圓,雌性的尖長而內凹。
古代蝴蝶魚繁殖方式 >
雄性口孵卵生魚類,無人工繁殖成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