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天津啟動波爾山羊克隆項目。2005年11月2日,世界首例胚胎克隆波爾山羊在天津降生,取名“津生”。2006年3月“津生”產下一對龍鳳胎“津寶”和“津花”,“津花”存活下來,目前身體狀況良好。2007年4月9日,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波爾山羊降生,取名“津英”。
2008年6月26日,一歲多的“津英”與一只純種波爾公山羊“喜結連理”。
與此同時,克隆高產奶牛工程已經啟動。2008年7月3日,天津市克隆高產奶牛課題組專家從5頭荷斯坦奶牛耳部提取皮膚細胞進行胚胎培養。7月26日,提取的細胞均已培養成活。
“下一步,我們將從成活的細胞中提取細胞核,替換一頭普通牛卵母細胞中的細胞核,再將這個新組合成的細胞移植到另一頭牛身上,實現克隆技術。”天津市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丁伯良說,“一頭普通的黃牛就可以充當受體接受移植細胞。”
據了解,在國際研究領域,這種通過體細胞克隆奶牛的成功率只能達到2%到3%。“我們當然希望克隆技術能夠一次性成功,但客觀地講,要想完全掌握奶牛克隆技術,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時間。”丁伯良說。
目前,天津體細胞克隆奶牛工程由動物克隆專家劉海軍博士主持,由世界克隆技術權威專家、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美籍華裔科學家劉靈博士提供技術指導。這兩位專家都曾參與天津胚胎克隆羊和體細胞克隆羊的實驗工作,具有豐富的科研經驗。
“目前,天津在體細胞波爾山羊克隆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相信通過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也一定能夠出色完成克隆高產奶牛的實驗。”劉靈博士說。
丁伯良說,天津研究動物克隆技術主要是為了實現“克隆食品”的生產。我們還將繼續在實驗中驗證克隆動物用于食用的可行性。研發動物克隆技術的根本目的就是將最好的物種和遺傳基因保留下來,保證優質物種的大量繁衍,所以,由此實現克隆食品生產應該不成問題。”
據丁伯良所長介紹,天津在啟動體細胞克隆高產奶牛工程的同時,新的體細胞克隆波爾山羊的工程也已經悄然展開。
“我們將在新啟動的波爾山羊克隆實驗中積累更多經驗,計劃成功克隆出8到10只山羊,并且爭取克隆出公羊,填補研究空白。”劉海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