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新聞網訊 昨日清晨7時許,在專用實驗室,揚州大學成勇教授的博士生袁玉國和他的同學,將“融合細胞”植入一頭奶山羊的子宮中。這是揚州大學新輪轉基因克隆羊實驗播下的第一粒“種子”。昨日,記者有幸目睹了手術取卵全過程。
與種植農作物一樣,揚州大學轉基因克隆羊實驗也選擇了“秋播”。袁玉國介紹,卵細胞自普通山羊卵巢中取出,此時正是山羊一年中最佳的發情期,卵子質量最高。經過6個多月的孕育,明年四五月份,將是轉基因克隆羊實驗的收獲季節。
“種子”專業名叫“重構胚”,由含轉有外源基因的供體細胞,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然后利用電流刺激,使兩者融合,再用化學物質激活重構后,植入“寄母”子宮,可使羊懷孕產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
據悉,本次實驗與去年的轉基因克隆羊實驗相比,在本質上沒有差別,但在實驗條件上有很多變化,比如,實驗中使用的溶液產品、實驗環境等。
【手術取卵全程】
取卵前先打麻藥
13時,4只身披“2#”的羊等候在實驗室旁的屋子里,它們都是已發情的母羊,“2”代表第二次實驗所用羊。據研究人員介紹,為保證實驗效果,從10月底開始,他們不定期給一部分羊輸入前列腺素,以促使其盡早盡快同期發情。
13時16分,一研究人員給4只羊分別注入一定劑量的麻藥。他介紹,10多分鐘后,麻藥就會發生效應,屆時將進行手術取卵。
13時24分,4只羊分別被綁在手術臺上,研究人員開始清洗開刀部位,并用剃刀將羊毛刮掉。此時,因被麻醉,羊閉著眼睛,腿直直的,沒有任何反應。
手術取卵只需4分鐘
13時30分,4只羊被推進手術室。為消毒除菌,研究人員將酒精涂抹在沒有羊毛的皮膚上,并用一塊白布蒙上。白布上有一專為開刀留下的孔。在隔壁的另兩個實驗室中,成勇教授正坐在顯微操作儀旁準備融合實驗,他的一個研究生則負責提取供體細胞的核。
13時35分,袁博士扎下第一刀。記者注意到,羊沒什么反應。據悉,他們采用的是藥物超排的方法取卵,這種方法可保證取到足夠多的卵細胞。
僅僅過了4分鐘,第一只山羊取卵完畢。收集到的卵放在一個碗形的小容器里,立刻被送到隔壁的成教授手中。
14時10分,4只羊縫合手術完成,整個過程只花了35分鐘。
見習記者 向家富 文/圖
【相關資料】
一只羊可取卵1-3次
做了手術的羊還可再次手術取卵嗎?記者了解到,一般而言,一只羊可取卵1-3次,具體情況視其發情情況而定。據悉,本月實驗已排到了月底。工作期間,每天對4只羊手術取卵。
因要照顧“融合細胞”,實驗當晚,需為它們換液體。
“寄母”“代孕”5個月
一般而言,1個月后(自植入“融合細胞”日算起),研究人員將為“代孕媽媽”們做第一次B超,以檢查它們是否懷孕,第二次B超則在兩個月后。如實驗順利,“代孕”5個月后,將會產下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