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山羊在遼東山區基本實現了圈養舍飼,產絨量及羔羊冬季成活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圈養舍飼條件下,養羊戶缺乏對繁殖技術的掌握,絨山羊的高效繁殖能力沒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實踐證明,只要實施科學合理的繁殖飼養技術,絨山羊的繁殖潛力就能較好地表現出來。
1、選種選配
通過母親的繁殖成績來選擇母羊,與指定的種公羊人工輔助交配,即將公母羊分群飼養,在配種期每天早晨把試情公羊放入母羊群中,由試情公羊發現發情母羊后,將其挑出,由人為指定的種公羊交配,可以做配種記錄,預知產期,明確血統。
2、人工授精
采集出種公羊的精液后,若檢查其色澤為乳酪色、氣味略帶腥味、射精量0.5—1毫升,活力高于0.6、密度中等以上,才可用于稀釋輸精,稀釋倍數每毫升有效精子數不少于7億個,一般為4—6倍,運輸距離即距發情母羊10—15公里以內為佳,超過這個距離,廣口保溫瓶內應放入冰塊,使溫度保持在0—5℃。總之,采精后稀釋越早,輸精越快,效果越好。
對母羊,通常采用兩次輸精,第一次輸精后,隔8—12小時再重新輸精一次,輸精時先用溫肥皂水把母羊外陰部擦干洗凈,將輸精管插入子宮頸深部,處女羊進行陰道輸精時,輸精量應加倍。
3、高效繁殖
舍飼為母羊高效繁殖即一年兩產或二年三產提供了可能,在母羊產后40-60天內安排配種。第一產選在2月,第二產選在9月,主要采用人工催情和同期發情技術,并與羔羊早期斷奶、母羊營養調控、公羊效應、加強運動等措施相配套。
藥物催情:對持久黃體或黃體囊腫疾病的母羊,可在頸部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制劑0.1mg,1-5天內發情率90%以上。經公羊試情,發情后28小時第一次輸精,輸精時肌肉注射促排3號15μg/只,間隔8小時再輸精1次。
誘導發情:將牛新鮮初乳(或冷藏2-3天),加入抗生素,每只皮下注射16-20ml。注射5天后有70%左右的母羊發情,至第15天可達95%,受胎率90%-100%。此外,還可采用公羊誘情。在非配種季節將公羊和母羊嚴格隔離飼養,在配種季節來臨之前,突然將公羊引入母羊群中,3周后相當部分母羊出現正常發情周期和較高的排卵率,這樣不僅可以將配種季節提前,而且可以提高受胎率。
優化母羊群結構:舍飼養羊應當建立合理的母羊群結構,青壯老年母羊配比科學。合理的母羊群結構為青(1歲以下)、壯(1-6歲)、老(6歲以上)應保持在20%、70%和10%。每年從育成羊中,選生產性能高的替補喪失繁殖能力的老齡羊,保持母羊群體的平衡或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