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用于提高母羊產雙羔率的方法主要有四種:一是采用促性腺激素,如PMSG誘導母羊雙胎;二是采用殖免疫技術;三是應用胚胎移植技術;四是采用營養調控技術。
一、促性腺激素
對單品種的母羊多采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在母羊發情周期的第12-13天,一次注射PMSG 700-1000文毫克,或用孕酮處理12-14天,撤檢前注射PMSG 500毫升以上,HCG 200-300毫升。在非繁殖季節,需要增加激素劑量。PMSG處理的弊端是不能控制產羔數,劑量小時,雙胎效果不明顯,劑量大時,則會出現相當比例的三胎或四胎,影響羔羊成活的成績。有時還會造成母羊卵巢囊腫。
促性腺激素處理可與同期發情處理結合,即在同期處理時適當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劑量,要以達到提高雙羔率的目的。直接用促性腺激素,因母羊對激素反應敏感性存在的個體差異,處理效果有時不確定,選用這種方案須作測試,因品種、地區而確定合理劑量和注射時間。
二、生殖免疫技術
該技術是以生殖技術作為抗原,給母羊進行主動免疫,剌激母體產生技術抗體,或在母羊發情周期中用緝私抗體進行被動免疫。這種抗體便和母羊體內響應的內源性激素發生特異性結合,顯著地改變內分沁原有的平衡,使新的平衡向多產方向發展。
目前,生殖免疫制劑主要有:雙羔素(睪酮抗原)、雙胎疫苗(類固醇抗原)、多產疫苗(抑制素抗原)及被動免疫抗血情等。這些抗原處理的方法大致相同,即首次免疫20天后,進行第二次加強免疫,二免后20天開始正常配種。據測定,免疫后抗原滴度可持續1年以上。
三、胚胎移植2個受精卵
應用胚胎移植技術給發情母羊移植兩枚優良種畜的胚胎,不但能達到一胎雙羔還可以通過普通母羊繁殖良種形式,在生產中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
四、營養調控技術
營養調控技術提高母羊雙羔率,主要包括采用配種前短情優飼、補飼VE和VA制劑、補飼白羽扁豆、補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實踐證實,這些措施在以提高母羊的繁殖率。
依各地的生產條件。對配種前的母羊實行營養調控處理,加大短期的投入,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情況下,采取這種處理,在配種前的短期內使母羊活重增加3-5千克,右以提高母羊的雙羔率5-10%。待配種開始后,恢復正常飼養。從經濟效益上分析,不會增加生產成本,投入恰到好。
對經過生殖免疫處理的母羊于配種前20天補飼VE和VA合劑,可以顯著提高免疫處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