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魚

                羅非魚苗種品質逐步得到改善

                編輯:  時間:2016-09-12   瀏覽:

                  粵西地區的淡水水產養殖以羅非魚為主,已經有近30年的養殖歷程,早期的養殖主要是立體散養。魚苗沒有經過科學選育,致使羅非魚的養殖周期長,生長速度慢,養殖過程中繁殖的后代羅非魚很多,使羅非魚的養殖受到了制約。后來經過雜交育純,羅非魚苗種品質逐步得到改善,養殖面積日趨擴大。

                  目前因羅非魚品種較多,魚苗供應商的不同,造成了魚苗品質的差異性較大。當前粵西地區的主要養殖品種以吉富系列的較多,其生長較快,養殖周期短,餌料利用率較高,但其抗病能力較差。

                  結合粵西地區的羅非魚利用畜禽糞肥的立體養殖模式、水源水質等情況,我們的推廣模式為:選擇好魚苗,放養標粗苗,保持合理放養密度,適當搭配其它魚類,加強養殖水體的水質管理和規范畜禽羅非立體混養。

                  放養模式

                  以前養殖用戶把沒有標粗的7、8朝魚苗直接投放進行成魚養殖的情況較多,因無法確定成活率,放苗密度不統一,造成后期的養殖密度或是太大,或是很低;近幾年,隨養殖技術的逐步提高,人們逐漸轉變了養殖觀念,魚苗盡可能經過標粗后再下塘,一般7、8朝規格苗經過45天到60天標粗至40-60克/尾,根據池塘條件和水源情況確定放養密度(1300-2000尾/畝),第一批放苗時間在5、6月份,第二批在10月下旬至12月份,養殖周期大多在90-130天,養成規格在500- 650克/尾。

                  飼養管理模式

                  粵西地區的羅非魚養殖以畜禽糞肥立體養殖為主,小型水庫(200畝面積)和池塘,從2010年以來使用浮水料的用戶逐漸增多,較大的水庫和水面則以沉水料為主。茂名通威今年水產料以浮水料106#、107#為主,主要的投喂模式分為兩種。

                  第一,養豬較少的水體和沒有養豬的水體全程使用浮水料小魚料105#、成魚料106#,在規格1兩到3兩期間的羅非魚使用105#逐步轉為106#,后期一直使用106#到出塘。第二,養豬較多的水體,使用105#、106#、107#,即規格在1兩到3兩期間使用105#、106#,在3兩到8兩期間使用107#,后期再使用106#至出塘。在養殖管理上,因沒有好的水源,要注重養殖水體的老化、缺氧、氨氮超標等問題,注意天氣的變化。特別是在持續高溫的季節,注重投喂量的控制,一般建議投喂量控制在8成飽左右,同時適時開動增氧機等設施,避免因羅非魚的貪食、暴食的習性而造成腸炎和浮頭等危害。在高溫的季節和養殖后期適當控制糞肥的排放,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濾去豬尿,并定期使用藥品調節水質,以達到控制水質的目的。

                  調水模式

                  在羅非魚立體養殖過程中,前期使用生石灰較多,加快糞肥的分解,提高水體的pH值,同時對水體進行消毒,養殖后期使用生物制劑(通威飼料伴侶等),降低水體的氨氮含量,培養有益菌群,循環使用,保持良好的水質。

                  疾病防疫模式

                  以防病為主,做好水體的定期消毒和調節。目前羅非魚的養殖中暴發較多的疾病為鏈球菌病,也有部分愛德華氏菌病、潰爛病等發生,在立體養殖過程中平時注重水體的消毒和水質的管理,在高發病季節,投喂多維(VC+VE)、三黃粉、抗菌藥品(大蒜)進行預防,在已經暴發疾病的魚塘,采用水體消毒、水質調節和內服藥品三個方面的處理,及時迅速治療。

                  2010年案例剖析

                  A、示范試點用戶李某,茂名市化州同慶鎮人,總水面有36畝,示范水面有20畝,2010年6月19日放苗, 羅非魚放苗35000尾,鳙魚放苗500尾,10月30日出塘,平均規格在1.15斤/尾,有3000斤野雜二代小魚(規格小于6兩),因其池塘有野雜二代羅非魚,不計算成活率,全程使用106#料751包,餌料系數為1.29,總的產量為36378斤,總收入為157287元,畝產量為1818斤,總的利潤為63285元,畝利潤為3164.25元。

                  B、盧某,陽江市雙捷鎮人,總面積70畝,示范塘水面50畝, 采用立體養殖(養豬有300頭左右),2010年4月7日放苗,因其在魚苗標粗時有部分魚苗死亡,過大塘時羅非魚只放了43000尾,花鰱1300尾,白鰱800尾,草魚150尾,在8月30日出魚(羅非魚)24956斤,平均500-510克/尾,平均售價4.1元/斤,10月30日至11月8日再次出魚并干塘,收獲羅非魚28928斤,平均規格為790-800克/尾,售價4.8元/斤,花鰱6959斤,白鰱2974斤,草魚300斤,因養殖密度低,水質較好,魚苗經過標粗,成活率在98%左右,全程使用茂名通威沉水料1323#30.541噸,總產量為64017斤,總收入為279505.7元,畝產量為1280.34斤,總利潤為163777.7元,畝利潤為3275.554元。

                  討論與分析

                  主要因李某和盧某的養殖模式不同。李某采用精養模式養殖、全程使用浮水料,雖然其魚苗質量較差(主要是魚苗的雄性率較差),但魚種的生長速度還較為正常,整個成魚養殖周期為100天,成品魚出塘規格達到8.2成過斤,小規格(小于6兩/尾)羅非魚有3000斤,按平均3兩/尾計算,估算有近10000尾小魚,造成了飼料的消耗浪費,按野雜二代魚苗系數為1.0左右,來估計飼料消耗浪費量在1-1.5T。

                  盧某的羅非魚養殖整體效益較好,主要原因在于:魚苗質量較好,羅非魚野雜后代很少;面積較大,整個成魚養殖過程中水質都很好;放養密度低,立體養殖,每畝魚塘平均搭配6頭豬,很好的保證了水質的優良和穩定,同時豬糞有利的補充了魚類的攝食需求,減少了飼料的用量和降低了飼料系數,但是其養殖周期較長有210天,今年只養殖了一批魚,從整體一年的養殖效益來計算,減少了養殖批次,相應的也降低了收入。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