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魚

                黃顙魚的形體及藥用價值

                編輯:  時間:2016-11-17   瀏覽:

                 黃顙魚的形體及藥用價值:

                 
                  (1)形體:黃顙魚屬鯰形目,鲿科,黃顙魚屬。俗稱:戈牙昂公 咯魚嘎魚 咯咯噎黃臘丁,央絲,黃骨魚,電貓魚。英文名:Yellow catfish 。體長,腹平,體后部稍側扁。頭大且平扁,吻圓鈍,口大,下位,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須4對,大多數種上頜須特別長。無鱗。背鰭和胸鰭均具發達的硬刺,硬刺尖帶有毒性,刺活動時能發聲。胸鰭短小。體青黃色,大多數種具不規則的褐色斑紋;各鰭灰黑帶黃色。
                 
                  (2)藥用價值: 性味:甘、平,微毒。  功用:利小便,消水腫,祛風、醒酒。
                 
                  宜食:適宜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腳氣水腫以及營養不良性水腫者食用;適宜小兒痘疹初期食用。
                 
                  《本草綱目》 :“煮食消水腫,利小便。”
                 
                  姚可成《食物本草》 :“主益脾胃和五臟,發小兒痘疹。”
                 
                  忌食:根據前人經驗,為“發物”食品,故有痼疾宿病之人,諸如支氣管哮喘,淋巴結核,癌腫,紅斑狼瘡以及頑固瘙癢性皮膚病者,    忌食或謹慎食用。忌與中藥荊芥同食。
                 
                  《日用本草》 :“發風動氣,發瘡疥,病人尤忌食之。”   《隨息居飲食譜》 :“甘溫微毒,發痘瘡。” 《本草綱目》:“反荊芥。”
                 
                  選方: (1)水氣浮腫(急性腎炎,腎病綜合癥等):
                 
                  黃顙魚3尾,綠豆1小杯,大蒜頭1個,水煮爛,去魚,食豆,并喝其湯,不能用鹽。
                 
                  (2)累痢潰爛: 黃顙魚1尾,剖去腸雜,納入蓖麻子20粒,黃泥封固,放炭火中煅存性,去泥,研細末,以菜油調涂,一日2次,用前先以食鹽水洗滌拭擦患處。(此方亦可用治下肢潰爛。)
                 
                  黃顙魚涎來源:為黃顙魚皮膚中分泌的粘液。出自《本草綱目》:“黃顙魚涎,翅下取之。” 歸經:肺;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劑,適量。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刮取其皮膚分泌的粘液,鮮用。 功用主治:《日用本草》:“治消渴。”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