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魚

                新型混養、輪養等生態養殖模式和技術措施

                編輯:  時間:2016-09-12   瀏覽:

                  混養是指在主養某種品種的同時兼養其它一種或多個品種的混合養殖模式。其原理是通過合理搭配不同生物品種及數量比例,利用蝦、蟹、魚、貝及水生植物等共生原理,調整生態布局,提高池塘自身凈化能力。目的是解決水環境和池塘本身的富營養化對生物造成的壓力,保持生態平衡和水質穩定,從而降低發病率,為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同時充分利用已有的養殖設施,提高池塘綜合生產力,繼而提高總體經濟效益。

                  輪養是指在同一口池塘中,在不同年份進行養殖對象之間的輪流養殖,或在同一口池塘中利用不同養殖品種的養殖時間的差異,進行輪流養殖;在同一口池塘中,1年內多次放養苗種,多次捕撈上市。池塘中第一次某種苗放養后,養殖一定時間,根據其生長情況,達到商品規格后收獲,然后再選擇某適宜的品種進行第二次放養,養殖一定時間后適時收獲。這樣輪捕輪放可以1次、2次或多次。如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與青蝦輪養等。輪養根據不同品種生長適溫范圍的差異,利用養殖品種季節位、生態位和市場位,進行不同品種的交替輪養,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餌料物質和防治病害的發生,增強抗自然、市場風險能力。

                  同一水體中,可同時進行混養和輪養,具體選擇何種養殖模式則要根據養殖條件、養殖品種、上市需求等來確定。

                  【增產增效情況】

                  通過該技術的實施,能使池塘養殖魚類、蝦、蟹類等的發病率降低10%,減少養殖損失,降低養殖風險。預計養殖綜合效益提高30%以上。同時,減輕養殖對水域生態環境的污染。

                  【技術要點】

                  ⒈ 確定適宜主養品種和配養品種

                  主養品種它們不僅在放養量(重量)上占較大的比例,而且是投餌施肥和飼養管理的主要對象。配養品種是處于配角地位,它們可以充分利用主養品種的殘餌、糞便形成的腐屑以及水中的天然餌料很好地生長。 確定主養品種和配養品種,應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市場要求;二是餌肥料來源;三是池塘條件;四是苗種來源。 我省淡水池塘主養品種有淡水魚、鱉、對蝦、蚌、河蟹;海水池塘常見主養品種有:青蟹、三疣梭子蟹、海水魚、對蝦。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