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排污,全名“池塘底排污水質改良關鍵技術”,通威365模式六大技術之一。2014年1月通過四川省科技廳組織鑒定,成果總體水平達國際先進,并榮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2014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2015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納入中國農業出版社《水產養殖節能減排實用技術》中。
1、概念
指在養殖池塘底部建排污口,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含殘餌、魚糞等有機顆粒廢棄物的廢水排出養殖池塘,經三級固液分離池過濾、魚菜共生濕地凈化處理后,上清液循環或泵回養殖池塘或直接排放,而固體有機顆粒物作可為農作物有機肥的一種池塘水質改良系統。
2、組成
由底排污系統、固液分離系統、水質凈化系統構成:
(1)底排污系統:指將池塘底部的魚糞等有機顆粒廢棄物及廢水排出的系統,包括底排污口、排污管道、排污出口豎井、排污閥門等。按排污方式分為:自溢閘閥式、自溢插管式、虹吸式閘閥式、虹吸式插管式、抽提式。
(2)固液分離系統:指專用于固(泥、糞、殘餌等)、液分離的系統,主要包括一級平流沉淀池和豎流沉淀池。排出的養殖固體廢棄物及廢水分別通過多級平流沉淀池和豎流沉淀池實現固液分離。
(3)水質凈化系統:魚菜共生濕地,是在同一水體中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有機結合的一種可持續、生態的池塘養殖模式。以固液分離所得的上清液(含有高濃度的氮、磷、鉀、CODCr等)作為蔬菜生長養料;蔬菜吸收營養元素滿足生長的同時進行水質凈化,為濕地中魚類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使得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和諧共生。
3、操作說明
每隔3-7天排污1次,每次2-3方(每畝下降1-2mm水深)。
4、效果
(1)零污染、零排放,防治養殖內外源性污染
可排出底層50%以上污染物,通過自然固液分離,達到池塘自動清淤,沉淀物作為農作物有機肥,上清液通過魚菜共生、濕地生物凈化,達到漁業水質標準,100%循環利用,養殖廢水零排放,有效防治面源污染。
(2)改善養殖環境,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傳統池塘魚體排泄物、殘鉺、水生生物尸體等沉積池底腐爛、分解釋放氮、磷、鉀、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破壞水生環境,影響魚類生長;同時水中魚藥、消毒藥物等不加處理會富集于魚體內,影響水產品質量安全。
5、應用案例
2013年9月25日,在天府新區永興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底排污對比試驗基地因輸電線路突發故障導致四口池塘增氧機停止工作,發生缺氧死魚。1#底排污池塘零死亡,而2#、4#對比塘則死魚2771.5公斤(損失約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