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水產

                皮皮蝦熒光菌病的病因癥狀和防治方法

                編輯:燃燒孤獨  時間:2019-06-03   瀏覽:

                  近年來,在我國閩、粵、瓊、蘇、浙、魯等省的一些對蝦育苗場中,屢見一種奇怪的蝦病。此病癥狀主要表現在幼蝦體內會發出一種隱現的熒光。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漁民皆叫熒光病,在我國漁民叫熒光蟲病。此病癥狀特別在夜間較為明晰可見。但熒光的亮度依病情程度而定。

                  皮皮蝦熒光菌病的癥狀:

                  在發病初期熒光不明晰;病中期至瀕臨死亡時則顯示弱光;幼體崩潰死亡及死后的熒光最強。此過程要持續到尸體完全分解后才消失。可見其熒光強度亦是判別蝦病程度的標志之一。在發光初期的幼蝦,食欲已減退,甚至拒食,蝦體活動力降低,成批蝦群下沉水底,至體軀發白全部死亡。

                  皮皮蝦熒光菌病病因:

                  據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發光的幼蝦是由于感染了一種熒光細菌所致,用細菌學方法分離鑒定證明,有哈維氏弧菌(Harvey)、斯白利特弧菌(Splendidns)、熒光假單胞菌(P.Fluorescens)等。這些菌經24小時培養均能產生熒光素或黃綠發光素,而且該菌類喜棲含有機污染水體及生物餌料(輪蟲、鹵蟲)等,從而進入幼蝦消化道,破壞蝦機體而致其患疾病。因此加強水環境保護,改善蝦苗的生態環境,是杜絕熒光菌感染的一項關鍵措施。

                  皮皮蝦熒光菌病治療方法:

                  原來用于治理本病的藥物很多,主要有土霉素、吡哌酸、氟哌酸、甲氧卡嘧啶和磺胺甲基異口惡唑、異丁基哌嗪力復霉素、硫酸新霉素及桿菌肽素等等,但由于長期來一直使用這些藥物,形成菌體抗藥性,致使藥性減退,甚至無效,有些已被禁用。

                  為此筆者經過艱辛努力,篩選出分別為新滅熒靈B型與C型兩種藥物。對治理有抗藥性的熒光菌病有特效,并已在廣東湛江、廣西北海、海南海口及山東煙臺等育苗場中使用水面積累計超過100萬畝,并取得較理想的效果,受到當地漁民的較高評價。

                  具體使用方法:一、新滅熒靈B型屬固體粉劑,使用量0.01~0.07mg/l,將藥溶解于水后,在養殖水體內全面均勻潑灑,一般每天用藥一次,隔日連用二三次即可;二、新滅熒靈C型屬液劑,使用量0.1~0.3mg/l,將藥液溶解于水,全面均勻潑灑,一般每隔8小時用藥一次,連用24小時即可痊愈。

                  此兩種滅熒菌制劑均具有極高的優異活性,其主要成分phytoalexins—quassin是取自天然植物中的誘殺素物質,經復配穩定劑和增效劑而成,有廣譜、高效、速效、無“三致”特點,與環境友好,并采用了微乳高滲透的納米型技術,從而有優異的治理效果。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