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學的時候學過寒號鳥的故事,講的是寄希望于明天的人,是一事無成的人,到了明天,后天也就成了明天。那么現實中真正的寒號鳥是什么動物?寒號鳥到底是鳥還是?
所謂“寒號鳥”,就是一種哺乳動物,名叫復齒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黃足鼯鼠、寒搭拉蟲、飛鼠。它的糞便叫“五靈脂”,是一味中藥材。
復齒鼯鼠(學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黃足鼯鼠、寒號鳥、寒號蟲、寒搭拉蟲,是嚙齒類動物。棲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針闊混交林。在高大喬木樹上或陡峭巖壁裂隙石穴筑巢,為森林動物。
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在中國河北、吉林、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四川、云南、貴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生活習性
巢穴
復齒鼯鼠多棲息于山地柏樹林區,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縫、樹洞等處營造巢穴,巢較少,由雜草、樹枝、樹皮、羽毛等構成。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較狹小,深1米左右,高約15~60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內高處臥身,并以干草鋪墊。冬季穴口經常以柴草封閉,擋風寒。整個穴洞中干燥、清潔,常年溫度適中。穴內夏季最高溫度在攝氏25~27℃,冬季最低溫度在攝氏1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多在60%以下。
活動
復齒鼯鼠系晝伏夜出動物,性情孤僻,喜安靜。一般一洞一鼠獨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鼯鼠活動起來動作靈敏,夜間活動,晚上有時可以聽到“哩——嘟羅——嘟羅”的叫聲 。月夜特別活躍,拂曉前返回洞巢。活動時攀爬與滑翔交替,以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白天隱匿巢內睡覺,傍晚出巢,從洞口滑翔至樹上覓食。滑翔最遠可達200 m。頭部向外,尾負于背,遮向頭部,或將尾墊于腹下,呈蜷臥姿式。[3] 鼯鼠素有“千里覓食一處屙”的習性,即不管到多遠的地方覓食,大小便總是回來排泄在一個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