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聲周的竹鼠養殖基地位于金田灣。從陳家河鎮步行30分鐘便可到達。遠遠就聽到竹鼠那敲木魚般的叫聲。
2008年,34歲的廖聲周和老婆打工返鄉,因生孩子沒有人照顧,兩口子被迫留守創業,并在2009年投資4萬元,在家喂養了20對竹鼠,也許是水土不服,或是技術原因,當時并沒有賺錢,竹鼠繁殖到第四代時,反而虧了七八萬元錢。
但是廖聲周并沒有放棄,這個倔翠的土家漢子先后到廣西、浙江、江西等地學習取經,認真學習竹鼠養殖技術。他注意到,竹鼠愛安靜,害怕噪音,特別是對鞭炮聲最為敏感,受驚嚇后它們不吃不喝,導致大量死亡。為此,廖聲周重新選址金田灣,在離家2公里外的山上投資20多萬元,重新為竹鼠安家,至今已有竹鼠400多只,每年可出欄1000多只,每只竹鼠平均在5斤左右,最大的7斤,每斤售價在50元以上,每只竹鼠售價在250元以上。竹鼠繁殖能力強,兩年可產崽7窩,最多一窩有7只,仔鼠半年即可成為大鼠。平均兩只種鼠一年產值在7000元以上,遠遠高于一頭豬的利潤。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1年,廖聲周收獲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克服了竹鼠養殖的兩大難題:一是飼料問題,以前是砍竹子,破竹片,費時費力破壞性強,為此他從廣西引進了皇竹草,桿可為竹鼠提供食料,葉子可喂羊、牛,竹鼠屎又可喂雞,利用這種套養方式,成本大為下降,400只竹鼠每天飼料總成本在20元以內。二是疾病預防難題,桑植縣好幾個鄉鎮都有人養竹鼠,但都沒有躲不過這一關,廖聲周經過兩年里上百次的實驗,終于制成一種可預防疾病的中草藥粉末,摻在飼料中喂養,使得竹鼠成活率達95%以上,廖聲周也成為養殖竹鼠的“一代宗師”。
竹鼠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藥用價值高,歷來被食客視為山珍,現如今竹鼠供不應求,預定種鼠都要提前兩個多月,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廖聲周計劃利用套養方式擴大規模,達到循環利用,提升產值。
村文書十分看好廖聲周的竹鼠養殖技術,準備在村內建立四個竹鼠養殖基地,成立合作社,這樣廖聲周不僅可以通過賣竹鼠賺錢,而且技術指導、研制的藥也可以創造收入,以點帶面,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陳家河鎮政府的指導下,在村民的努力下,陳家河這塊風水寶地正在崛起,基礎設施改善,經濟效益騰飛,新農村新氣象,特色養殖與傳統養殖相結合,陳家河鎮將成為致富奔小康的金窩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