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小龍蝦價格逐漸走高及河蟹行情跌宕起伏的影響,小龍蝦的養殖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洪湖地區作為河蟹的傳統養殖區,養殖戶從剛開始的河蟹塘見到小龍蝦就得殺并且是不計后果、不計成本的殺;到2017年左右開始有部分養殖戶不殺小龍蝦,早投喂、早起捕,達到提高養殖效益的目的;再到2013年左右部分河蟹塘開始有意補充小龍蝦種,提高小龍蝦產量,降低養殖風險,正式形成河蟹小龍蝦混養的養殖熱潮。當前本地區河蟹、小龍蝦混養雖然火爆,但仍面臨不少制約河蟹、小龍蝦混養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如:種質退化導致商品蝦規格偏小、密度不可控導致高溫期池塘水質問題頻發、白斑癥病毒病橫行等。
作為一線服務人員,下面就本地區河蟹、小龍蝦混養模式的現狀及常見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改善硬件設施條件,提高溶氧
本地區大多為湖區改造開挖的老池塘,道路條件差,電力設施滯后,大部分池塘無法供應三相電。硬件設施不足,養殖條件差,溶氧成為蝦蟹產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以前大多數池塘增氧全靠換水,隨著水源條件的不斷惡化及“增氧增產”理念的不斷推廣、普及,養殖戶對溶氧的認識逐步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建議:
1、能裝增氧機的盡可能裝增氧機,保證足夠的開機時間,提高增氧機的利用率,避免池塘長期缺氧。
2、加強水草管理,高溫期定期開溝、“打頭”,開溝盡可能的寬,高溫期保持水草覆蓋率在30%—40%即可,保持水體流動性,減少池塘底部缺氧。
3、池塘面積過大、電力跟不上的池塘可考慮分區種草和配合柴油機池塘內抽循環水來保持水體流動性。
二、合理投喂,提高生長速度
本區小龍蝦苗種大多為蟹塘自生或一年放種多年采收,自繁自育密度不可控、種質退化,長勢慢。養殖戶大多通過吃食量來判斷池塘小龍蝦和河蟹的數量,以池塘無明顯殘餌、水不渾濁、無明顯夾草現象為判斷標準,往往容易出現判斷不準導致前期投喂不足影響前期小龍蝦、河蟹的生長和存活率。
建議:
1、早期適當肥水,保證水草正常生長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培養餌料生物來彌補前期的投喂不足。
2、設置餌料臺,定時、定點投喂,以便準確觀察吃食情況,做到足量投喂,保證營養。
3、適當增加投喂次數,一般以早晚各一次,早上30%晚上70%為好,利用小龍蝦、河蟹攝食習性的差異滿足各自的攝食需求,減少相互之間的影響。
三、白斑癥病毒病的防控
近年隨著養殖密度的不斷加大和養殖條件的不斷惡化,小龍蝦、河蟹混養的病害高發,白斑癥病毒病尤為嚴重,發病時間逐年提前,發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經公司研究所檢測發病、未發病的小龍蝦基本都帶毒,河蟹部分帶毒,加之密度不可控、池塘增氧設施跟不上使得小龍蝦河蟹混養病害損失更是雪上加霜。
建議:
1、早投喂、早起捕,降低池塘密度;
2、足量投喂,提前內服營養保健產品增強體質;
3、定期改底、解毒、補肥維持水體穩定,防水質突變誘發病害;
4、加大增氧力度,防缺氧誘發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