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6月18號早上六點,養殖戶打電話給漁仁堂技術員,反映下風口有大量藍色油漆狀東西聚集,懷疑是爆發藍藻,需要技術員過去幫忙診斷。技術員深知藍藻危害的嚴重性,立馬趕到塘口,找到了養殖戶電話里面說的油漆狀的漂浮物,劃船到離邊緣大概2米的位置仔細查看,有很多懸浮藍色小顆粒,技術員憑借多年跑塘經驗,初步判斷是藍藻顆粒。取水回到店里,顯微鏡檢測,確認是藍藻門里面微囊藻。
處理方法
6月18號上午“藍藻清”(1包/4畝)
6月18號傍晚“護底寶”(1包/5畝)
6月20上午9點“解毒源”(1包/4畝)
6月20上午12點“佳菌樂”(1包/5.畝)+“優益菌”(1瓶/5畝)
處理結果
6月20號整塘未發現藍藻顆粒,養殖戶對此處理很滿意,積極向附近的養殖戶朋友推薦“藍藻清”。7月2號,打電話詢問客戶,養殖戶也反
映后面沒有再出現藍藻。
處理藍藻之后三天下風口看不到藍藻顆粒案例分析1.藍藻是養殖過程中危害較大的浮游藻類,而微囊藻又是藍藻門中為數不多的會產生毒素的藻類。微囊藻毒素對池塘里面的水草、藻類、養殖動物均有較大危害,有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誘因。所以一旦出現微囊藻,一定要及時有效處理。2.漢川市韓集鄉6月16、6月17號兩天一直在下雨,沒有陽光,水草和藻類光合作用減弱,對池塘中氮磷無機營養鹽吸收能力下降,池塘中氮磷營養鹽增加。6月18號,開始轉晴,藍藻可借助其假空泡的特性上升到水體最上層,接受最充足的陽光和吸收足夠的二氧化碳,覆蓋整個水體表層,阻擋陽光進入水體,其它藻類因無法獲得充足的陽光而被抑制,這種條件下,藍藻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大量繁殖后就會形成水華。3.“藍藻清”里面富含多種藍藻分解酶,能將藍藻本身和藍藻產生的藍藻毒素都徹底分解成無毒無害的物質,供細菌繁殖。與其他殺藍藻的藥物相比,有效性和安全性都高出了很多。當天傍晚配合強氧化底改“護底寶“是考慮到池塘中存塘量有點多,一下把產氧的藍藻殺死,當天晚上溶氧變化太快,有可能會造成小龍蝦輕微上草。4.“藍藻清“作用兩天后,藍藻基本已被分解完全,整個塘基本看不到藍藻。此時及時的補充有益菌”佳菌樂”(芽孢桿菌)和”優益菌“(EM菌)抑制藍藻繁殖很有必要。此案例中,在補菌之前2-3小時,特意補充“解毒源”(高濃度有機酸),起到的是激活酶原的作用,使得補進去的菌種能快速繁殖起來,同時也可以促進新興的藻類繁殖。溫馨提示1.藍藻是細菌和藻類之間的過渡物種,即可以把它當作藻類,有可以把它當作細菌,所以藍藻也叫藍細菌。高溫季節連續幾天陰雨,第一天天晴很容易爆發藍藻,此案例就是典型的高溫期連續陰雨天后轉晴,導致藍藻爆發的案例。有經驗的養殖戶,也會發現長期濃綠的池塘,碰到溫度上升,水質就開始慢慢變藍,去藥店一檢測就發現藍藻了。長期濃綠的池塘,有機質來源豐富,溫度上升也容易爆發藍藻。綜合兩種易爆發的條件,所以預防藍藻的核心是高溫季節及時補充有益菌,分解多余的有機質,搶占藍藻所處生態位。2.細心的養殖戶會發現微囊藻一般都是在早上和上午陽光不是特別強烈的時候,在下風口上層水體聚集。而到了陽光強烈的中午或者下午反而下沉,這是由于它能產生假空泡的原因(這和魚鰾原理一樣)。假空泡可以調節微囊藻的上浮和下沉,有學者認為是上浮只是為了搶奪陽光,這點筆者一直持懷疑態度,為此特意留了一瓶水在陽光下曬,確實發現本身均勻分布的微囊藻藻團,在陽光下曬了一上午后,藍藻顆粒都上浮。陽光下微囊藻上浮在水體上層,懷疑是吸收水上層的二氧化碳
筆者認為陽光直射下的礦泉水瓶中,陽光應該是均勻分布的,集中上浮是更多的為了搶奪二氧化碳。由此猜想池塘中藍藻顆粒憑借假空泡上浮也是為了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個猜想還需要試驗去證明,或者有人做過類似的試驗,可以留言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