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鯉

大頭鯉:別名碌魚_大頭魚_貝氏鯉_江川大頭魚,為鯉形目、鯉科、鯉屬、錦鯉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僅分布于云南星云湖和通海。1933年命名。高原中小型湖泊的特殊類群,它的生物學特點,反映了湖泊變遷的歷史,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星云湖與撫仙湖相離僅1000米,兩湖猶如親姐妹,但星云湖內的大頭鯉與撫仙湖內的抗浪魚互不來往,有“兩湖相交,魚不往來”的美妙奇觀。距海門橋半里處,有巨石如屏聳峙岸側名曰“界魚石”。河水清澈,可見星云湖大頭鯉至石而返,撫仙湖的抗浪魚抵石而回。彼此如禁,并不通界,其景致甚為壯觀。
曾在當地兩個湖中占有極大優勢,20世紀70年代引進鰱、鳙產食物競爭,一同引進的蝦虎、鳑鲅、麥穗等小雜魚,還大量吞食魚卵。加上湖泊水位下降、長期濫捕以及其抗病力弱、生長緩慢等因素,造成數量銳減。現為我國2級保護野生動物。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6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黃色_灰色
活動區域:中上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3℃±4℃
酸堿范圍:6.8±0.3
硬度范圍:6±4
壽命年限:20年
食物飼料:浮游動物
大頭鯉形態特征 >
體長20-30cm,體重可達2kg。體型與鯉魚十分相似,但頭部較寬大。尾柄細長。頭特別大而寬,頭長大于體高和背鰭基長。頭背寬而平坦,口闊且大,亞上位,弧形,口裂顯著傾斜,口寬大于吻長,無須,或有一對較短的口角須。鱗大,側線鱗34-37個。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黃綠色光澤。背鰭灰黑色,胸鰭、腹鰭和尾鰭淡黃色,尾鰭下葉稍帶紅色。
大頭鯉飼養方法 >
喜水質清澈的水體中上層,對惡劣環境耐受力差,若水質混濁或離開水體則易死亡。性活躍,游泳迅速。主要以攝食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為生,兼食輪蟲和硅藻等,食性單一,大小個體食性差異不大。
大頭鯉雌雄分辨 >
大頭鯉繁殖方式 >
1齡后逐步成熟。分批產卵,通常分為兩批,兩批之間相隔7天。每批產卵3天,過7天再產第二批卵。產卵期較長,自4月初開始直到9月,在5-6月產卵者居多,卵通常在晴天拂曉3-5點產于水下1-2m處,產黏性卵,卵黏附于水生管束植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