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魚

珍珠魚:別名珍珠毛足鱸_珍珠馬甲魚_馬山甲魚_珍珠哥拉美_馬賽克哥拉美_馬山克魚_馬三甲魚_彩石線鰭魚,為鱸形目、絲足鱸科、毛足鱸屬、斗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泰國、馬來西亞、印尼。
游動時五光十色,猶如穿著珍珠馬甲的水中皇后。美麗且雍容華貴、柔和迷人,也許是斗魚科中最美麗,最受歡迎的品種。它浮出水面吞咽空氣的姿態也頗有欣賞價值。它以直接吞咽空氣并吸收其中的氧氣,所以對水中的溶氧要求不高,幾乎不用加氧。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12cm
形狀分類:橢圓
顏色分類:黃色_灰色
活動區域:中層
飼養難度:較易
性情習性:膽小_溫和
適宜溫度:25℃±3℃
酸堿范圍:7±0.5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4年
食物飼料:小型活餌
珍珠魚形態特征 >
魚體側扁呈橢圓形,基色銀灰,鑲嵌珍珠狀灰色圓斑。背鰭高,胸鰭圓扇形。體側有吻至尾柄有黑色圓斑組成的橫向條紋,吻下部為閃亮的金黃色。腹鰭演化成為細長柔軟的金黃色觸須,可自由轉動,靈活敏銳,能探測障礙物或辨別食物,猶如盲者的探路手杖,非常美麗。
珍珠魚飼養方法 >
屬簡單易養的低氧魚,有褶鰓一類的輔助呼吸器官,可在水面吞咽空氣,吸收氧氣,可以高密度飼養。喜弱酸性稍硬水質,常棲息于水流緩慢或完全靜止的清澈水域的追草從中。食性雜,偏愛水蚤、搖蚊幼蟲、線絲蟲、水蚯蚓、蝦籽、蟹籽等富含高蛋白質的小型活餌,也可投喂干飼料。性情溫順和善,不愛爭斗,適宜與小型熱帶魚混養。會因驚嚇而體色黯淡,甚至不進食。適合飼養在密植的水草缸中。
珍珠魚雌雄分辨 >
雄魚背鰭、臀鰭腹鰭長而飄逸,末端呈尖形。雌魚背鰭、臀鰭相對較短,末端成圓形,性成熟后腹部較膨脹。雌魚的各鰭邊則相對顯得。性成熟階段,雄魚的眼部以下直至腹部呈現艷麗的桔黃或火紅的“婚姻色”,而雌魚僅僅是腹部顯得比較膨脹,身體色彩均不及雄魚美艷。
珍珠魚繁殖方式 >
卵生,繁殖期變得暴躁、好斗,此時要分箱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