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句話叫做“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因為這句話,黃鼠狼在人們的心中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性質壞的動物,其實黃鼠狼雖然愛吃雞、愛偷雞,但是也具有它自己的經濟價值,比如黃鼠狼的皮張就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之一,而且尾巴毛還可以制筆,具有廣闊的養殖前景,下面小編將黃鼠狼人工養殖技術提供如下:
1、建舍
①籠養:籠養箱舍分小室和運動場兩部分。小室用木板制作,長、寬、高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內設巢箱。運動場用直徑6毫米的鋼筋焊成長、寬、高為70厘米×50厘米×30厘米的框架,四周圍上電焊網,并在50厘米的一面焊制一活動門。籠舍離地20~25厘米放置,以便收集糞便。②舍養:利用閑置舊房屋,面積不小于1平方米,墻壁、地面用水泥抹光,門窗釘制嚴密,室內放置稻草堆或土堆(土堆上挖許多小洞),便于黃鼠狼棲息與繁殖。10平方米的房舍可養黃鼠狼10只。
2、繁殖:
黃鼠狼8~10月齡性成熟,第二年春天繁殖。冬末春初交配,年產1胎,每胎平均產崽8只,最多可達12只。母黃鼠狼發情季節在4~5月,發情表現為生殖器明顯腫脹、突出,呈粉紅色或紫色,陰唇外翻,有黏液流出,陰毛束倒向兩側。此時為發情盛期,配種受胎率最高。黃鼠狼有多偶性,配種期可用1只雄性配5~10只雌性,
3、飼養:
可用畜禽屠宰下腳料(以雞內臟為好)和魚類及其副產品為主,適當喂些谷物飼料如玉米、麥麩、豆餅和蔬菜以及礦物質、維生素添加劑。動物性飼料占55%,谷物性飼料占35%,蔬菜占10%。適當添加骨粉、食鹽、酵母及魚肝油等。
4、管理:
一是定時定量飼喂,飼料品種多樣,不喂腐敗變質飼料。二是舍飼情況下,食盆設置要充足,防止吃食不均。三是做好環境、籠舍、食具的清潔消毒工作。另外,從15日齡起,經常打掃幼崽的小室。產崽過多的或母乳不足的個體,采取代養措施或人工哺喂。幼黃鼠狼在40日齡斷奶后加強飼管。
5、取皮:
農歷小雪后至翌年2月可取皮,以12月為取皮最佳期。一般是飼養到第二年的黃鼠狼才取皮,當年的公黃鼠狼飼養9月齡后也可取皮。取皮時,用木棒將黃鼠狼擊死,立即剝皮。用鐵絲從黃鼠狼的上下門齒穿過,將牙齒固定牢靠,然后懸掛,用鋒利的尖刀從口部開始沿頭往身部剝皮。當剝至前肢時,用剪刀從兩前肢第一關節處剪斷,五指帶到腿的皮上。剝到后腿時也采用此法。將尾椎骨盡量從尾中脫出。剝完后,皮板朝外,毛朝里晾干。
黃鼠狼的養殖分為建舍、繁殖、飼養、管理、取皮五個要點,這里面既體現了黃鼠狼飼養管理的重要,也代表著養殖黃鼠狼的效益高低,因此養殖戶應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