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民和縣畜牧局為馬場垣等18個鄉鎮的廣大規模養殖戶發放無角陶賽特肉用種公羊100只。
以自繁自育為主、販運育肥相結合的肉羊生產,是該縣畜牧業的一大優勢產業。該縣自2007年實施畜禽良種工程以來,把肉羊改良作為畜禽品種改良的重點之一,先后引進良種無角陶賽特種公羊145只,為肉羊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使肉羊生產步入了“優質、高產、高效”的發展道路。今年,縣畜牧局根據縣委、縣政府出臺的“農畜聯動、草畜結合,實施農區畜牧強縣工程”的決定,根據肉羊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繼續加大力度,從陜西楊凌引進100只良種無角陶賽特種公羊,發放給馬場垣等18個鄉鎮的10個人工授精點和80個肉羊本交改良點,以肉羊專業村、規模戶做為扶持重點,輻射帶動散養戶發展肉羊產業。
無角陶賽特肉羊的主要特點是早熟,生長發育快,全年發情和耐熱及適應干燥氣候等。用無角陶賽特公羊與小尾寒羊母羊雜交繁殖的羔羊,具有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等優點。6月齡公羔胴體重為24.2千克,屠宰率達54.5%,凈肉率達43.1%,后腿肉和腰肉重占胴體重的46%。
進行陶寒雜交改良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雜交優勢,提高肉羊良種化比例和提升畜牧業養殖效益,使該縣農作物秸稈資源優勢得到充分利用,從而促進全縣肉羊產業快速、持續和健康發展。此次發放的100只種公羊,預計今年能完成配種1.8萬只,繁殖肉用羔羊3.6萬只,以每只增肉2公斤計算,可新增效益2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