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港:這就是肉鴿車間。這個鴿子的(成長周期)45天左右,如果管理的好的話,在35天左右,一個(成長)周期。
占地2畝的鴿場整潔有序,消毒室、防疫室、觀察室、沼氣池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鴿場年產優質肉鴿20萬羽,年產值50萬元。
記者:像你這樣規模的有多少戶?
秦港:8家左右,合作成員53戶,現在還有10多戶想養鴿子的。
說起這些,秦港很是自豪。在他的示范帶動下,不僅下壩村,周邊的農戶都開始肉鴿養殖,平均每戶農民年純收入最低1萬元以上。秦港提供的種鴿品種好,技術服務到位,沒錢的村民可以先拿種鴿飼養,村民們說他不愧是黨員示范戶。
秦港養殖的肉鴿供不應求,記者問他想過沒想過用添加劑縮短鴿子的上市周期時,秦港回答得極其認真:
秦港:那不行,那是暫時的,為了國內(養殖業)以后,長遠的發展,絕對不能用的。
樸實的話語,展現的是新一代農民的理想、抱負和一份社會責任:
秦港:我們這里農村條件很差,能夠盡自己一點微薄之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不枉來這個世上走一回,讓我們這只鴿子飛出大山,飛向全國,飛向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