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鴿飼養作為一種新興的特種養殖業,它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實施而誕生,又伴隨著香港、東南亞乳鴿市場的大量需求而興起。1982年首先在廣東開始飼養,1986年由南向北發展,1988年、1993年曾兩度滑坡,目前發展仍不穩定,地區間不平衡,廣東等地發展較快,規模較大,檔次較高。江蘇省年飼養量也己超過5000萬只,淮陰等地已形成區域特色,成為致富一方的特色產業和地方經濟的增長點。不容忽視的是,目前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短期行為,急功近利,如不充分認識并加以認真解決,肉鴿養殖業必將重蹈覆轍,再次受到波折,從而偏離正常、健康的發展軌道。
存在的問題
一、品種混雜、退化,生產力下降
肉鴿的品種,品系繁多,有資料可查的就有幾十種之多,我國也是由地方良種石歧鴿、姚安肉鴿及新近育成的光華王鴿等,從80年代初開始,廣東、上海等地先后從國外引進了美國王鴿、蒙丹鴿、鸞鴿、賀姆鴿、卡奴鴿,以及利用美國王鴿育成的泰國王鴿,港產王鴿、臺灣王鴿(這些統稱為東南亞王鴿),目前我國飼養量最大的就是東南亞王鴿和雜交王鴿。經過幾次大起大落后,現在肉鴿品種嚴重混雜,毛色不一致。體型、體重變小,產鴿體重在450—700克之間,乳鴿在400—600克之間,生產、繁殖性能下降,產鴿年產乳鴿4—6對,與原有的品種標準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①國力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外匯去引進純種進行純種繁殖和供種;②國內育種單位不少,但搞肉鴿育種的不多,供種能力較弱;③一些大中型鴿場缺乏保種、育種意識和專門人才,而小型鴿場更談不上品種的選種選育;④受利益驅動,炒種、倒種現象嚴重,市場行情好時,種鴿供不應求,生產跟不上,結果就速配、亂配,有鴿就是種,甚至把回收的乳鴿再作為種鴿賣,嚴重擾亂了種鴿市場;⑤肉鴿在小范圍內流動,造成近親繁殖;⑥《種畜禽管理條件》貫徹實施不到位,無證經營的多,好、差不分,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品種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二、原糧飼喂,營養需要無標準,生產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雖然肉鴿養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對肉鴿的各種營養需要量的研究還沒有象雞、鴨那樣普遍和深透,只有一些專家推薦的參考性標準。對美國、香港、臺灣、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一些大中型鴿場的典型配方進行測算、分析后發現,其代謝能為11.72—15.17焦耳/千克,粗蛋白質為11.48—13.94%,變異較大,與推薦的標準差距也較大,讓人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因為鴿子喜食谷物的籽食,所以很久以來鴿子的飼糧就一直以原糧為主,目前雖有不少顆粒飼料,人工鴿乳的成功研制報道,但實際生產中應用的卻很少,這與肉鴿的發展和現代化飼料工業的發展極不相稱。采用原糧飼喂,有些原糧如豌豆、綠豆、火麻仁、向日葵等小雜糧有生產的區域性,產量不高,數量不多,不易儲存,因而來源有限,價格較高,不能保證均衡供應,從而造成肉鴿飼料的隨意性和營養的不穩定性、不平衡性,營養浪費或缺乏;另外,還需配制和添加保健砂,雖然用量不多,卻需十多種原料,原料購置,配制比較麻煩。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潛力的正常發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乳鴿的銷售不暢,發展后勁不足
目前乳鴿去向主要是鮮活銷售、食品加工、留作種用。乳鴿的消費主要在上海、廣東、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等大中城市。深加工后的乳鴿銷售也不容樂觀,畢竟10—20元/只的價格還未被普通大眾接受。因此,乳鴿的消費市場還沒被真正形成和開拓。目前飼養肉鴿能真正獲益的主要還靠賣種,炒種。規模小的零星散戶由于形不成氣候,乳鴿零售有限,加工又搞不起來,雖然回收合同很誘人,但門檻又太高,因而只有靠賣種才能賺幾個錢。上點規模的都想搞食品加工,但加工后的乳鴿銷售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有時候要加工,卻沒有貨源,或成本高,加工后無利潤可言,也只能靠賣種才能獲益,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帶來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波動和挫折就在所難免了。
發展對策
一、通過引導消費帶動肉鴿的飼養和加工
肉鴿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鴿肉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味道特佳,營養價值比其他家禽高,一向為肉中上品,素有“一鴿勝九雞”之說。它既是名貴佳肴,又是高級滋補品,還具有補氣、益血等藥效,對毛發脫落、濕疹、未老先衰也有一定輔助療效,尤其適合產婦、兒童、老人,手術患者、久病體弱者食用。我國人口眾多,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膳食結構正在得到改善,因此,乳鴿消費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加強輿論宣傳和消費引導,對培育、擴大消費群體,挖掘潛在的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二、發展起點要高,要上規模,上檔次
從以往特種養殖的一個奇特現象——“少的賣不了,多的不夠賣”看,肉鴿養殖必須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形成地方特色、區域特色。小打小鬧,形不成氣候,成不了市場,盈方無所謂,根本談不上發展。起點高,規模大,舍得資金、技術、人力、管理等投入,各方面精打細算,成本減少,可形成規模效益,而且也容易培育和建立,發展較快的廣州、深圳等地,5萬對,10萬對、十幾萬對的鴿場比比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規模、上檔次,不能盲目發展,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調控力度,防止發展的盲目性。
三、加強肉鴿產業化建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特種養殖業不能搞小而全、封閉式的獨立生產經營方式,應根據現代化生產方式的要求,實行產、供、銷一條龍,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生產、經營的策略,大規模地組織分工、分業生產,使資金、技術、人員、管理等相對集中地投入,資源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實現資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與規模效應,減少惡性競爭,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從而形成區域規模和區域特色。政府有關部門應把肉鴿產業化生產經營納入農業產業化重點發展項目范圍,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有重點地培植和建設一批大型鴿場、乳鴿加工廠,銷售、服務公司等龍頭企業;培育和建設一批乳鴿專業批發市場;培養一批精干的農民經紀人隊伍,加大發展力度,加快鴿業產業化建設的進程,提高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水平。
四、推進產品標準化,實施名牌戰略
實施農業標準化是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的重要舉措。鴿業生產應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制定產品規格、質量標準、衛生要求,加工細則等。在產業生產、經營的基礎上,創立品牌,包括肉鴿的品種及深加工的產品、市場、營銷公司、經紀人等,以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從而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有力地推動鴿業產業化的發展。
五、建立肉鴿良種繁育體系
種鴿場的審批發證機關應嚴格把關,依法辦事,按照《種畜禽管理條例》的要求,規范種鴿的生產、經營行為,杜絕無證經營、炒種及“是鴿就是種”的現象,從根本上解決品種混雜的問題。種鴿場應采用科學、先進的管理、繁育、飼養技術,有明確的選育目標,建立健全完整、系統的檔案制度。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品種更新、技術更新和知識更新的力度,適時引進新的品種,補充新鮮血液,普及、推廣育種知識,使選種選育、提純復壯、提高種用價值及年限成為飼養者的自覺行為。規模較大的鴿場和地方,應與有關科研院所,高校等技術部門合作,開展育種工作,建立與區域化生產相配套的良種繁育體系,增強供種能力,提高品種質量。
六、盡快制定肉鴿飼養標準
肉鴿品種繁多,同一品種又有乳鴿、青年、產鴿等不同的生長、生理階段,不同的品種、品系、不同的生長、生理階段所需的營養又各不相同。因此,制定肉鴿的營養標準是浩瀚的系統工程,光靠個人的熱情和有限的投入是解決不了大問題的必須要靠政府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制定和頒布肉鴿的營養標準,對發揮品種潛能、指導養鴿生產、提高養鴿水平、完善飼料工業及品種結構、提高養鴿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肉鴿養殖業: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
編輯: 時間:2017-07-21 瀏覽:
上一篇:鴿曲霉菌病診斷與防治 下一篇:人工哺育乳鴿要把好“五關”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養一個鷹嘴龜犯法嗎?
- 2020年緬甸陸龜多少錢一只?2020緬甸陸龜價格行情走勢預測
- 2020年養鴿子的利潤高不高?成本是多少?
- 鴿子養多久才下蛋?
- 信鴿眼砂怎樣配對?
- 公斤鴿價格多少錢一對?2020年公斤鴿價格預測
- 肉鴿品種有哪些?各類肉鴿圖片
- 2020年肉鴿行業消息:泊頭建成全省最大肉鴿養殖基地
- 肉鴿多少錢一對?
- 鴿子養殖大棚的設計與管理
- 怎么看鴿子公母最準確 肉鴿公母的雌雄鑒別方法
- 信鴿鴿舍怎么建造?
- 鴿子籠養技術
- 信鴿種鴿怎么挑選?
- 新手養鴿子養幾只適宜 鴿子怎么養才不會飛走
- 現在鴿子市場價格多少錢一只,2020年養鴿子前景預測
- 鴿子的飼養方法
- 白羽王鴿市場價多少錢一對?2020白羽王鴿價格行情怎么樣?
- 簡易鴿子窩制作方法
- 鴿子養殖場怎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