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鴿

                鴿鵝口瘡的診治

                編輯:  時間:2017-07-21   瀏覽:

                在衡陽地區一養鴿場發生了一起鴿口咽部形成黃白色干酪樣壞死假膜為特征的病例,經過臨床觀察、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驗,確診為鴿鵝口瘡,現報告如下。?

                 

                1  發病情況

                 

                該場建于1994年,與外界有圍墻相隔,便于疫病的防疫,共有鴿舍3棟,其中種鴿舍2棟、后備鴿舍1棟,飼養繁育期種鴿450對,后備種鴿220對,發病期間有哺乳仔鴿285對。鴿舍為雙列敞棚式,冬天鴿舍南北面用編織布圍好,遮擋寒風,夏天全敞開,以利于散熱。四周種有高大落葉喬木,通風透氣,采光性能好,地面干燥,冬暖夏涼。鴿籠為三層九室一體的金屬籠,層與層之間沒有承糞板,鴿糞從上層往下層掉落。常規免疫為:鴿新城疫、鴿副傷寒、鴿痘。飼喂粒料即喂不經任何加工的飼料原料,其飼料配方為:玉米60%、稻米10%、小麥10%、豌豆15%、火麻仁5%,鴿的各項生產指標都較優秀。10月,首先在后備鴿群中陸續發現一些鴿的喙角出現乳白色或黃白色的斑點,后逐漸觸合成干酪樣的白膜,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隨后在種鴿群和仔鴿群中也相繼出現同樣的癥狀。發病后,服用過磺胺藥和其他多種抗生素,但均未見效。在整個疫情期,發病鴿數為:種鴿80只、后備鴿150只、哺乳期仔鴿221只,發病率分別為:種鴿8.89%、后備鴿34.09%、哺乳期仔鴿38.77%;死亡鴿數為:種鴿8只、后備鴿16只、哺乳期仔鴿27只,死亡率占發病數分別為:種鴿10%、后備鴿10.67%、哺乳期仔鴿12.22%。?

                 

                2   臨床癥狀

                 

                病鴿表現精神委靡、低頭縮頸、羽毛粗亂無光,呆立,閉眼,不愿活動,采食量減少,特別是剛離窩的乳鴿拒絕采食,需人工填喂,在填喂時,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積食、嗉囊脹滿,生長發育緩慢或停止,逐漸消瘦。拉黃色或黃綠色稀糞;渴欲增強、飲水量增加,有些嗉囊積液;在喙角處和口腔、咽部黏膜在發病初期出現乳白色或黃白色斑點,隨時間的延長而觸合成白色假膜,稍突出于皮膚、黏膜表面,易于剝離,后期喙角附近形成黃色堅硬殼痂;呼吸困難,有羅音,呼出的氣體有異臭味;有些口腔內積聚乳酪樣或豆腐渣樣黃白色物質,尤其是仔鴿更為嚴重,常常費力甩頭,想將口腔內積聚物甩出,有些甚至因積聚物堵塞咽喉窒息而死亡。?

                 

                3   剖檢變化

                 

                剖檢病死和瀕死鴿20只,其主要病理變化是:喙角處有黃白色硬痂,口腔、食道與嗉囊壁均見有潰瘍灶及偽膜,易剝離,剝離后留下充血和出血的創面,邊緣高出黏膜表面;有些口腔內積有黃白色干酪樣物質,仔鴿更為嚴重;嗉囊積食或積液、有酸臭味;腺胃、肌胃有小潰瘍;腸黏膜炎性出血,腸壁變薄;有些肝腫脹,色澤變深,呈紫褐色。?

                 

                4   病理組織學檢查

                 

                取病死鴿肝、腎、嗉囊組織,按常規制作石蠟切片,H.E.染色,油鏡下觀察,其主要病理變化是:復層上皮廣泛性破壞,深達生發層。肝實質性瘀血,不同程度的顆粒變性、腫脹,肝小葉間質增生,血管內積聚大量的紅細胞,血管周圍有大量嗜中性粒細胞浸潤,血管上皮細胞增生。腎細胞腫脹、顆粒變性,腎血管周圍大量嗜中性粒細胞浸潤。少數腎小球充血,腎小管上皮細胞水泡變性,腎組織血管內及間質中充滿紅細胞。?

                 

                5   實驗室檢驗

                 

                 

                (1)采取典型病例瀕死鴿食道部的分泌物和嗉囊壁刮取物壓片鏡檢,可見有橢圓形的孢子和 桿狀、樹枝狀菌絲體。

                (2)無菌采取病死鴿的心、肝、脾、腎組織接種沙保勞氏培養基,于37℃恒溫培養24 h,可見培養基上長有圓形、光滑、濕潤、絮狀白色菌落。?

                 

                6   動物接種實驗

                 

                取培養基上的菌落,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菌懸浮液,接種5只健康雛雞,1 ml/只,另用5只作對照,注射生理鹽水1 ml/只,接種3天后,試驗雞表現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呆立不動、羽毛蓬松無光澤;剖檢可見肝呈紫褐色,腺胃充血、出血,腸壁有潰瘍面。取病變組織鏡檢,可見到菌絲和孢子。對照組雛雞精神狀態、采食、飲水等均正常,生長發育良好。?

                 

                7   防制措施

                 (1)將發病鴿全部換舍隔離,病死鴿一律深埋,將鴿舍、鴿籠徹底打掃干凈,鴿舍用高壓水沖洗,然后用2%燒堿溶液潑灑消毒,鴿籠用消毒液洗刷,食槽、飲水器用1%高錳鉀溶液浸泡消毒,并配合帶鴿消毒,3次/周,連用2周,以消滅病原微生物,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室內通風、干燥,以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本病的發生。

                (2)治療:剝離喙角和口腔內的偽膜,然后涂布3%碘甘油或紫藥水,2次/天,連用5~7天;嗉囊內灌入2%硼酸溶液3~5 ml,2次/天,連用3~5天;飲水以0.05%?硫酸銅溶液代替,連用5天。喂服喉支寧,3粒/只·天,連用2天。保健砂中拌入禽用多種維生素(用量按廠家說明),連用7天,同時,在保健砂中添加制霉菌素20 mg/只·天,連喂1~2周。?

                 

                    通過采取以上防制措施,7天后疫情得到了控制,病鴿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也沒有出現死鴿現象。?

                 

                8   小結與討論

                 (1)本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容易傳染給人,因此,飼養員和獸醫工作者要特別注意衛生安全,在處理病鴿時,最好戴上口罩,事后一定要加強消毒工作。嚴防自身感染。

                (2)目前,大多數鴿場都是飼喂飼料原料,對拌飼藥物的投喂極不方便,為了減少治療時的工作量,又能達到治療目的,最好把投飼的藥物按劑量加入保健砂中,這樣既省時又省力,效果又好。但要注意保健砂的添加量不能超過鴿的日采食量,否則,就會造成保健砂和藥物浪費,而且還達不到治療之目的。

                (3)從本次疫病來看,鴿鵝口瘡雖然各年齡段的鴿都可感染,但日齡越小,感染率越大,病情越嚴重,死亡率越高。因此,當發生該病時,要特別注意仔鴿的護理、防疫和治療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