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鴿

                從小就喜歡養鴿 沒想到走上了養鴿致富路

                編輯:  時間:2017-07-21   瀏覽:

                  魯北晚報訊 十年前,農村小伙王巖朋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導致高位截癱。近幾年,眼瞅著父母日益年邁,他再也不愿過“飯來張口”、辛苦父母的生活。今年夏天,他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致富路:養鴿子。從此,他的輪椅不再“蝸居”在家里打轉。

                  18歲遭變故 交通意外致高位截癱

                  王巖朋家住濱城區梁才辦事處東大趙村,12月20日,記者來到了這個臨近東營利津縣的普通農村。采訪前,了解到他高位截癱的情況,一路想象著他坐在輪椅上的樣貌。

                  當記者剛到他家的胡同口時,遠遠看見他滑著輪椅朝這邊趕來,速度要比想象得快很多。他理著短發,穿著整齊,扶在輪椅車輪上兩只手掌很大,滑輪椅時,力度很大,這又是記者沒想到的。

                  “快進屋暖和暖和。”王巖朋把記者引進他家大門,在上一個斜坡的時候,記者想幫忙,他擺手說,“我自己可以。”

                  今年王巖朋27歲,有一個姐姐,父母同齡,都是61歲。一家人和記者圍著一個火爐,聊了起來。

                  “以前是個‘坐不住’的孩子,現在是只能坐著了。”王巖朋的母親王愛榮說,兒子小時候很活躍,躁動的性格讓他讀初中時就輟學了,后來一直在外打工。

                  “出事是在2007年3月份的時候,那一年他18歲。”父親王進策說,那天王巖朋騎著摩托車遭遇交通意外,造成六塊胸椎粉碎性骨折,搶救過來后,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

                  “起初幾年,他就一直封閉在家里,現在養鴿子有事做了,精神也好了。”

                  對于十來年前那場巨大的變故,一家人是怎么熬過來的,他們都沒有多提,而是興致勃勃地說著養鴿子的趣事。

                  王巖朋與優善公益愛心人士交流養殖經驗

                  禍兮福所倚 公益組織助力謀出路

                  “他呀,從小就愿養鴿子玩。”王愛榮說,沒想到兒子現在走上了養殖鴿子的路。而當初王巖朋打算養鴿子時,他的父母是堅決反對的。

                  “那時總想我們老兩口種地,夠他口吃的就行了。他行動不便,怕他累著,也怕養不好。”王進策說,就是一種什么也干不成的心理,感覺他都這樣了,能吃飽就行。

                  可王巖朋卻不這么想,看到父母照顧自己的辛苦,又眼看著父母一天天上了年紀,他心想不能再給他們添麻煩。

                  因此,他加了很多病友勵志QQ群,積極參與殘聯的各類活動,期間他在網上結識了濱州優善公益組織的義工。2016年5月迎來“全國助殘日”,濱州舉辦了一場殘疾人相親就業會,義工開車把王巖朋接到了會場,從此他們經常一起參加活動。

                  “今年我們在秦皇河公園參加活動時,幾個殘友、志愿者聊天說起了養殖肉鴿,正好我從小愛好這個,有所了解。”王巖朋說,養鴿子投入較小,成本低,籠養起來好管理,比較適合殘疾人。

                  當初,最讓王巖朋費神的是說服父母。為此,優善公益的義工可沒少下功夫,前后到他們家十余次勸導兩個老人,“雖然殘疾,但他上肢和大腦都是正常的,有事做也是康復鍛煉,而且他還這么年輕。”

                  為了得到父母的支持,一天王巖朋滑輪椅趕到遠在利津縣北宋鎮大牛村的姑姑家,找姑姑做說客。那天,他滑了十多華里,而且還有一大段土路、泥濘路,用時三個多小時。

                  今年夏天,他的父母終于同意了,還為他置辦了種鴿和鴿籠。優善公益的義工門又來幫忙安裝籠子、打掃鴿舍、消毒、做防護。

                  后來,義工還買來監控攝像頭,方便王巖朋在家遠程觀察鴿舍。

                  王巖朋仔細檢查鴿籠

                  鴿舍成為他最上心的地方

                  王巖朋的鴿舍安置在他大伯的院子里。那是一間不算寬敞的農家院落,鴿籠就安置在東偏房里。那里距離他家有300米的距離,一路有土路,也有磚路,他去喂鴿子,每天要滑輪椅至少來回三次。

                  鴿舍不算大,南北長約3米,寬2米多,因為在冬天為了保暖,唯一的一扇小窗子罩上了好幾層塑料膜,乍一開門,塵土和鳥糞味撲面而來。房內靠墻的邊上全是鴿籠,除了一盞燈、一個水箱和屋頂的一個監控,別無他物。就是這樣一間簡陋的小屋,如今卻成了王巖朋“最上心”的地方。

                  鴿舍里的一百對鴿子,見到有人進來,紛紛撲閃開潔白的翅膀。這幾天,讓王巖朋高興的是,這些種鴿已經開始集中孵化,現在乳鴿已經有十幾只了。

                  “現在一只乳鴿的市場價是二十多塊。”王巖朋說,“每枚鴿子蛋平時是三塊,冬天可以賣到四塊。”但是,他并不打算這樣賣掉,他有更長遠的打算。

                  干勁十足希望的道路越走越遠

                  “平時沒事就上網關注養殖方面的知識,現在也養出了一些經驗。”王巖朋說,他還想擴大養殖規模,已經在村里找好了一處空地,打算再建新式的鴿舍。

                  因為高位截癱,王巖朋長時間只能用手做事,這也讓他的雙手靈活、有力。除了每個月需要父母幫忙清理鴿糞外,喂養的事情基本都是王巖朋的活。“鴿子食量小,現在看來,我一個人喂養500對都不成問題。”王巖朋說。

                  “有事做的感覺很好,命運為我關上一扇門,也為我打開另一扇窗。”王巖朋說,他最感謝的是濱州優善公益的義工們,“養鴿子的這半年多時間,他們跑前跑后、買這買那,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陪伴,我備感溫暖。”

                  “做公益不能只是單純的捐款捐物,特別是對于年輕的殘疾人而言,給他一份工作、一個愿景。”一名義工說,“這種幫助他們自食其力的辦法才能長遠,使他們不至于啃老,等到他們自己老了,也能有所保障。目前殘疾人創業一個問題是資金問題,若能像大學生創業那樣可以貸款,收效肯定不錯。”

                  跟義工接觸多了,王巖朋心懷感恩,他的想法是自己創出一條致富路后,也要帶動、幫助更多的殘友,“比如跟他們分享養殖經驗,以后擴大規模請他們幫忙,都考慮過。”(魯北晚報全媒體記者高 超)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