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腐皮綜合癥也稱“皮膚潰爛病”,“化皮病”,主要由假單胞菌屬和弧菌屬細菌大量感染導致,后期由于海參表皮受細菌的侵襲腐蝕作用形成體表創傷面,易于使霉菌和寄生蟲富集和生長造成繼發性感染,加劇海參的死亡速度。
1、發病特點
腐皮綜合癥是當前海參養殖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危害最為嚴重的。越冬保苗期幼參和養成期海參均可被感染發病,且幼參的感染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參,感染率很高,一旦發病很快就會蔓延至全池,死亡率可達90%以上,屬急性死亡。溫度低于8℃時是發病高峰。
發病初期,病參多有搖頭現象,口部出現局部性感染,表現為觸手黑濁,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口部腫脹、不能收縮與閉合,繼而大部分海參會出現排臟現象;中期感染的海參身體收縮、僵直,體色變暗,但肉刺變白、禿鈍,口腹部先出現小面積潰瘍,形成小的藍白色斑點;感染末期病參的病灶擴大、潰瘍處增多,表皮大面積腐爛,最后導致海參死亡,溶化為鼻涕狀的膠體。
2、防治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把控苗種關,投放苗種時選擇健康苗種,密度適宜,以保持良好的水質和底質環境。
(2)、勤觀察,經常注意海參活動狀態,體表變化,攝食與糞便情況,池底清潔狀況;定時測量水質指標和生長速度。發現海參患病后,應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及時將身體已經嚴重腐爛的個體揀出并進行掩埋處理。
(3)、入冬前后定期施用“底改素顆粒劑”、 “底居安”、“底凈”等底質改良劑,降解池底有機物,殺滅病原微生物,降低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改善海參棲息環境;同時海參冬眠前一段時間在飼料中添加“多黃泰諾散”等抗菌藥物,使海參在冬季時體內積累一定量的抗菌成分以達到抗病效果,使其安全越冬。
(4)、定期向養殖池潑灑“強碘”,全池消毒,幫助池底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控制有毒物質大量集中,同時殺滅水體病原菌,對海參肌體也有一定的清洗消炎作用;
(5)、通常無風時水體溶解氧分層嚴重,要注意適當開啟增氧機,對增氧防病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6)、定期全池潑灑“菌樂多”、每畝水深用160~200g,7~10天使用一次,可有效分解水中殘餌、排泄物、死亡藻體等有機物,減少藻類毒素、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在水中的積累,有效控制水色突變,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改善水質底質環境,增加海參免疫力和抗病力,促進養殖品種健康生長。配合“底居安”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