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鵪鶉也許我們見過的人比較少,大家吃的比較多的一般是鵪鶉蛋,比雞蛋要小很多,但是卻非常有營養,其實鵪鶉也長的和雞有點類似,但是它的體型比雞要小的很多,現在有很多人看到鵪鶉的市場前景,都紛紛在家養起鵪鶉來。
鵪鶉的生理習性
鵪鶉體形比小雞相似,體重110-450克,頭小,嘴細小,與小雞相比無冠,無耳葉,無距,尾羽不上翹,尾短于翅長一半。鵪鶉可分為蛋用型與肉用型。蛋用型的日本鵪鶉、朝鮮鵪鶉、中國白羽鵪鶉、黃羽鵪鶉;肉用型有法國巨型肉鶉、莎維麥脫肉用鵪鶉。
1、鵪鶉生性怕冷也怕熱,雛期溫度達到35-37度,成期溫度在20-25度。
2、濕度,一般要求鶉舍的相對濕度在50-60%。
3、鵪鶉的光照適合暗淡的光照,使鶉群保持安靜,飼料轉化率高。
在家怎么養鵪鶉
1、幼鵪鶉的培育
40日齡前為幼鶉。小鵪鶉出殼雛毛干后,就可放入小型木制育雛箱內飼養,一個60厘米×80厘米木箱可容納10-20只小鵪鶉。育雛工作注意保溫工作,保溫熱源可用電燈、煤油爐、木炭火盆或峰窩煤灶等。用電燈從育雛器的上方給溫,同時在下方或旁邊用煤油爐、木炭或蜂窩煤供溫,則效果更好。大規模育雛可用保溫傘,每傘可育雛鵪鶉200-300只。
鵪鶉育雛溫度初期可用350-370C,以后每天可降1-20C ,溫度逐漸降到240-260C左右。保溫20天可脫溫。育雛鵪鶉3-4天齡可用24小時光照,使小鵪鶉熟悉生活環境,充分采食,吃飽睡暖,以后可逐漸改為自然光照和早晚補充光照。
2、小鵪鶉飼養
出殼后5-6小時的鵪鶉就會跑,開食宜早不宜遲。開食可用玉米、碎米、麥粉等混合料,能加拌熟蛋黃更好。
三天后逐漸轉喂全價混合飼料。幼鵪鶉配料可用玉米52%,豆餅27%,魚粉10%,麩皮5%,草粉5%,骨粉1%,粗蛋白含量為24-25%;鈣磷比為2:1。另外可加15%打漿青料,或每100斤飼料加喂10克多種維生素和適量微量元素。飼料內加喂少量抗菌素則效果更好,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進生長。喂小鵪鶉可在育雛箱內用小食槽,加少量水調成糊狀飼料。鵪鶉喜吃,但飼料容易污染,夏季易變質。喂干飼料,需用加飲水器供水,水宜終日不斷供應。開始時終日給料,二周后日喂六餐,四周后改為日喂四餐。育成一只小鵪鶉,約需精料0.5公斤。
3、母鵪鶉飼養
40日齡后母鵪鶉即轉為產蛋期。母鵪鶉從喉至胸有斑點,公鵪鶉胸部毛色深無斑點。母鵪鶉可用4-6層籠養。鵪鶉籠可用木制,高160-180厘米,長90-100厘米,深40厘米,每層籠高15厘米,承糞板空間10厘米,每層可養鵪鶉60-80只。中間可隔成2-4個小籠,籠底用粗鐵線,間距0.5厘米,以便漏糞。籠底后高前低,向前稍有傾斜,產蛋后可自動流出到前面檔板,以便飼養員在籠外撿蛋。籠子四周用細鐵線制,間距2.2-2.4厘米,外掛料槽和飲水槽,便于鵪鶉頭頸伸出吃料飲水。
母鵪鶉全價混合飲料配料百分比:玉米42、豆餅33、魚粉10、麩皮3、草粉5、貝殼粉6、骨粉1,粗蛋白為27-28%,鈣磷比4:1,再加適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日喂干料3-4次。每只母鵪鶉喂粗料20多克,蛋料比約1:2,產蛋鵪鶉亦喜吃半干濕糊狀飼料,喂濕料比干料的產蛋率高,但喂濕料費工麻煩,夏季飼料易變質,因此喂干料另給飲水,比較方便。
加強光照管理,可提高產蛋率。通常每20-25平方米面積,在2米高處懸掛一只60瓦的電燈,或在每層籠內吊電燈,每晝夜要求保持16小時光照,其余時間可改為弱光燈泡,以防黑暗驚擾鵪鶉,影響產蛋。
產蛋的母鵪鶉食欲旺盛,每只鵪鶉每天需要采食20克精飼料。精飼料配方為:玉米面53%、豆餅22%、麩皮3.5%、魚粉12%、微量元素1%、骨粉2%、貝殼粉3.8%、細沙1.2%、多種維生素1.5%。青飼料要切碎打成漿,與精飼料按1∶1的比例加水混合飼喂,濕度以不糊嘴為準。每天喂5次(其中午后喂3次),飼喂時要注意做到定時、定量,不要隨意改變飼料品種。
幼鵪鶉養40天后便可上籠,應讓其盡快適應新環境以利于其早產蛋。產蛋開始頭60天為旺盛期,要加強飼養管理。
鵪鶉一般很少發病,流行性傳染病也不多見,但一旦發病,往往造成全窩死亡,因此精心防病很重要。鵪鶉籠舍要保持通風、干燥、清潔,并定期用3%~5%來蘇兒消毒。每周對鵪鶉進行一次腸道消毒(可在飼料中拌入土霉素鈣鹽、金霉素添加劑),以防傳染病的發生。大量飼養鵪鶉時要對鵪鶉進行預防接種,接種方法與雞的接種方法相同。
養鵪鶉籠怎么構造
1、仔鶉籠
供3周或4一6周的仔鶉用,也可作為育肥籠或種公鶉籠使用。規格與育雛籠相同。其底網網眼為20毫米x20毫米的金屬編織網(必要時其上再鋪上一塊網眼為10毫米xl5毫米的塑料網)、料槽、水槽可吊掛于籠外,面網的采食與飲水隔柵間距另行設計,以防止逃逸和便于飲食。承糞板同育雛籠。如仍需保溫,供熱設備與育雛籠相同。
2、種鶉籠
應根據品種、性比、用途制定規格。要求適度寬敞,保證正常配種,種蛋破損率低,飼料不濺失,糞便不濺落,種鶉頭部不易損傷,光線明亮,觀察利便,利于操縱堅固耐用,運輸、安裝、維修利便。一般以組裝式和疊層式較為多用。
現簡介組裝五層、雙列式種鶉籠的結構
①每層為雙列四單兀結構,每層寬600毫米、長1000毫米、中高240毫米,兩側各為280毫米。
②每單元可飼養種公鶉2只和種母鶉5-7只。
③籠門寬120毫米、高150毫米,位于單元的正中位,邊框用8號鐵絲,以小合頁焊接在柵格上方,用搭鉤扣在下邊柵條上。
④籠架邊框用6毫米圓鐵,正面柵格用8號鐵絲上下焊接于邊框上。
⑤籠底、兩側及中距離網均用孔眼為10毫米x20毫米鋼板網,籠底傾斜角度為7度。
⑥籠體架在角鐵上,角鐵規格為25毫米x25毫米x3毫米,或每層間采用套筒支架連接也可。
⑦料槽與水槽規格相同,每層每側3個,槽的規格為300毫米X60毫米、50毫米,槽邊內卷擋邊l0毫米,中心的一個槽設為水槽,可供兩籠單元鶉使用。槽底距籠底30毫米,以供鶉蛋滾落集蛋槽上。
⑧承糞盤可采用白鐵皮、塑料等制成,卷邊高25毫米,應留一窄邊不設卷邊,以便于傾倒糞便。
⑨籠頂鋪設塑制網或塑料窗紗,預防成鶉奔騰時頭部受傷。
3、產蛋鶉籠
專供產蛋鶉用。其規格可參考種鶉籠規格,只是其籠高(中線)可縮短至180一200毫米,不設中距離柵而成為大單元統間,疊層增至6一7層。飼養密度可按品種、季節和飼養治理水平而定。
鵪鶉養殖的市場前景
1、飼料報酬高一般來說,一只成年鵪鶉每天平均消耗料20-25克,全年耗料9000克左右。肉用型鶉42日齡體重約220克,耗料約700克;蛋用型鶉每生產100克蛋,耗料270一300克,蛋料比為1:2.7一3.1。
2、抗病力強,易于飼養鵪鶉抗病力比雞強,且較易飼養,只要有籠子和簡單的工具,便可飼養,而且鵪鶉體小,適合群體飼養,占地少,一般每平方米可養50只。
3、可用于觀賞和斗鶉鵪鶉最早馴養是用于觀賞和斗鶉,斗鶉是種有益于身體健康的民間娛樂項目。斗鶉始于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至今在我國許多地方還有斗鶉愛好者。
4、可用于狩獵由于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狩獵愛好者不能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但可以將鵪鶉養至能飛翔時,將其放人狩獵場供狩獵。
5、可以作為實驗動物許多國家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醫學研究單位,可另用按船個體小、成本低、繁殖周期短等特點,作為實驗動物,可進行營養、遺傳、攻毒、醫藥和疫病方面的研究。
通過以上小編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那些想要養殖鵪鶉的朋友,在養殖鵪鶉之前我們首先先了解它的一些養殖注意事項及時養殖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我們的成功養殖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