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又名竹根豬,亦稱芒豬。屑哺乳綱。嚙齒目。竹鼠科動物。我國野生種類有:竹鼠、中華竹鼠、花白竹鼠三種。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及東非地區。也是湖南南部山區的特種野生動物。
竹鼠肉質細膩。精瘦。營養價值高。屬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食品。且富含磷、鈣、維生家E及氨基酸。早在明代。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食其肉滋陰壯陽.固本生津”。竹鼠肉還可治療燙傷、燒傷及無名腫痛等;皮毛細軟、光亮細潤、底絨厚、是制裘的上乘原料。是出口創匯的高檔商品。
形態特征
竹鼠體型粗壯。呈圓筒形。成體體長38cm左右。體重1—3kg、頭部鈍圓。吻部較大。眼細小。耳殼隱于毛皮里。四肢短而粗壯。尾短小。成體背部毛色為灰褐色井長有白尖針毛。兩側的毛色略淡。身體的腹面的毛被較為稀疏。透過毛被可以看到粉紅色的皮膚。個別個體的胸部可以出現斑點、足的背面與尾毛的顏色均為灰褐色。幼體的毛色比成體的毛色深。周身均為深灰色。
生物學特征
1、生活習性:竹鼠喜歡在安靜、清潔、干燥、光線適宜、空氣新鮮的環境中生活。野生主要在山區山坡蕓草和竹林中。穴居地下。是夜行動物。性情溫順。公母形影不離。生活溫度為8—40℃。適宜溫度為11.7—28.5℃。
2、食性:竹根鼠是草食性動物。多以竹子的根和地下莖(竹鞭)。草根及植物的種子和果子為食。
3、生長規律:竹鼠生長較迅速。幼豬自出生至斷奶期約40d,體重可達0.25kg,人工飼養2個月。體重可達1kg、即可作商品豬出售。
4、繁殖習性:幼竹鼠4—5月齡性成熟即可繁殖。年產仔4—5胎。每胎4—8只。多者可達10只以上。懷孕期為2個月左右。母豬分娩后。12—36h即與公豬交配。受孕率在50%—60%;末孕豬在哺乳期45d左右又出現發情。自行繁殖。產仔時不能驚嚇母豬.更不能用手拿仔豬。否則母豬將不喂自己的幼仔。讓其活活餓死。幼豬出生25d后。眼已睜開。能爬行。除吃奶外。可進食植物的嫩根、莖等。人工飼養則可喂飼料。
人工養殖技術
1、修建籠舍
少量喂養可用大水缸。缸底墊土即可。批量喂養。可利用空閑的豬舍、地窖、防空洞和普通平房。用長、寬、高為6m×4m×2.8m的房舍。按兩排三層放置鐵籠 。可飼養50對豬。籠子規格為90Cm×60cm×30cm,分為三格。上面開門或前面開門均可。如池養。用磚砌成規格為60cm×40cm×25Cm,一格放一對。池子內表面用水泥抹光滑。底面也用水泥抹平。以防逃跑。
2、引種
初次喂養,宜養馴化好的竹鼠作種源,也可收購野生竹鼠種,但應注意,宜收購成窩成對的,并且不能把互相陌生的竹鼠混養在正直民,凡作種源應體壯無病,無外傷。切忌收購夾傷、打傷、套傷的野生種豬。因受傷野生種源,開始需馴化一段時間,剛到養殖籠(池)不適應家養環境,對周圍很恐懼,不思食物,再加上受傷,則很易死亡。
3、喂食
人工飼養時。可以喂蕓草、甘蔗、竹莖(根)、草根、山芋、山姜子、玉米饅頭、瓜果皮(殼)。現已根據飼養標準。研制出配合飼料。其配方為:玉米面55%、麥麩皮20%,豆餅15%。骨粉3%、魚粉7%。按總重量加0.5%的食鹽和增長劑。將飼料制成窩窩頭喂養。另加喂少量礦物質和多維。因竹鼠是夜行性動物、多為夜間活動。應采取上午少喂下午多喂的投食方法。幼竹鼠月耗飼料20—25g。還應補喂250g草或竹葉、竹枝。
4、飼養管理措施
①溫度舍溫要相對穩定。冬季為7一10℃。產仔室溫為17—20℃。夏季室溫應在27℃以下。超過32℃。則應采取降溫措施。
②濕度保持室內相對濕度50%一60%,地面要求干燥。無積水。
③飼料宜分批投喂。少喂勤添。吃不完的飼料在第2d應及時清掃干凈、以免動物吃變質飼料而生病。
④要經常清除糞便。以保持籠(池)清潔:平時添喂草(竹)時。不必加喂水。而且飼料的含水量也不宜過高;應注意關好籠舍的門,以防逃跑。飼養場內不得養狗,以免驚擾等。4配種母豬120d左右,公豬140d已性成熟,即有配種能力。母豬性周期30—50d,平均為41d,發情期可持續2—3d。發情時活動增強,有時可見在籠中翻滾,不時與公豬逗逐嬉戲,或爬跨公豬,或外陰腫脹。公豬無明顯階的性周期變化。常年可配種。
⑤人工配種,采用一公一母為籠(池)混養,自行交配。母豬配種受孕后,在陰道口有似明栓狀的栓塞,這種栓塞是公豬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的混合物。根據栓塞有無,可以判斷母豬是否已經受配。栓塞在陰道口,可以阻止精于向外滑出而達到受精目的。竹鼠有血配習性,即產仔后12—36h,與公豬交配。利用這一配種習性,大大提高受孕率。竹鼠配種是公母馴化后能混養在一起時才能配種,不能隨便近親、遠親交配。一旦不合籠,則不能配種種養在一起,以免互咬致死。
5、疾病防治
竹鼠抗病力強,很少生病。但因飼料、飼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可見如下幾種疾病:
①便秘發病初期輕度減食、排糞減少,糞球干硬細小,常伴有高燒,病期較長時,食欲銳減、拒食,精神不振,逐漸消瘦。可灌服5—10ml植物油(菜油、花生油、菜油等)。
②腹瀉癥狀為拉稀,肛門周圍及后肢被稀糞污染,初時頭下垂、眼無神,尾巴拖在地板上,行為遲緩。可內服磺胺類藥,或內服土霉素。另添喂一些2—3年生竹子。
③氣脹病癥狀為胃部膨脹,精神不振,萎縮在籠舍內,此病常見于斷奶后的仔豬。治療可內服磺胺類藥物,另促使病豬跑動,常可自己恢復。
④食毛癥癥狀為自咬其毛或互咬,治療可肌注復合維生素,對外傷涂消炎膏防止發炎。
⑤更多竹鼠疾病知識請閱讀《竹鼠養殖常見的十種疾病防治》一文。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