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鱒

赤眼鱒:別名鮅_參魚_紅眼魚_紅目鱒_紅眼棒_赤眼魚_醉角眼_野草魚,為鯉形目、鯉科、赤眼鱒屬、錦鯉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我國除西北、西南外,各地均有分布。野生于流速較慢的江河湖泊。魚肉可入藥,味甘、性溫、歸胃經,可暖胃和中、止瀉。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虛寒泄瀉。
因眼部上緣有一塊紅斑而得名,屬中層魚類,善跳躍,易受驚亂竄,而致鱗片脫落受傷。是我國優質的經濟魚類,各地水系均產,具有生長快、環境適應能力強、食性雜、商品售價高等優點。
生存環境:弱堿
最大長度:5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黃色_青色
活動區域:中層
飼養難度:較易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2℃±4℃
酸堿范圍:7.4±0.4
硬度范圍:10±6
壽命年限:20年
食物飼料:雜食
赤眼鱒形態特征 >
體長筒形,腹圓,后部較扁,頭錐形,吻鈍。須兩對細小,體色銀白、背部略呈深灰。體側各鱗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縱列條紋。鱗大,側線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鰭深叉形、深灰具黑色邊緣。
赤眼鱒飼養方法 >
人工飼養,養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附近無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進、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水深1.2-2m。池水要求“肥、活、嫩、爽”,透明度25-40cm。4月開始逐步加注新水提高水位,高溫季節達到2m左右。加強水體環境的管理,清除池邊雜草,及時撈除水中雜物殘餌,保持食場衛生,保證了良好的水質要求。食性雜,藻類、有機碎屑、水草等均可攝食,喜食人工配合飼料。
赤眼鱒雌雄分辨 >
赤眼鱒繁殖方式 >
性成熟早,2齡魚即可達性成熟。繁殖期4-9月份。卵淺綠色,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