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剪刀魚

黑剪刀魚:別名三線波魚_剪刀尾波魚_黑剪刀燈_水晶剪刀,為鯉形目、鯉科、波魚屬、波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湄公河、昭披耶河流域及馬來半島西部、印尼蘇門答臘島、婆羅洲等地。
魚體略呈透明,色澤雖不鮮艷,但琉璃般的體色泛著淡淡的銀光,群游時一片銀輝若隱若現美感十足。
生存環境:中性
最大長度:8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黑色_灰色
活動區域:中層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群游_溫和
適宜溫度:24℃±3℃
酸堿范圍:6.8±0.3
硬度范圍:8±3
壽命年限:3年
食物飼料:雜食
黑剪刀魚形態特征 >
叉形尾鰭較大,尖端兩個剪刀狀黑斑在游動時使尾鰭的張合更加醒目有趣。可清楚地看到腹腔中銀色的臟器包膜,體側有一條由鰓蓋至尾鰭的并不顯著的橫線。
黑剪刀魚飼養方法 >
野生于湖泊、沼澤以及河流流速較緩的表層,以昆蟲幼生、蠕蟲及小型甲殼類為食,是很早期的燈科魚種。對水質不苛求,非常容易飼養。屬中、上層魚類,性情溫和,游動活潑,故需寬敞的活動空間。群游表現佳,可混養群養,與一眉道人有特殊的混游效果。
黑剪刀魚雌雄分辨 >
雄魚體態較為瘦小。雌魚則較為豐腴且體色較深,體幅寬,腹部膨大。
黑剪刀魚繁殖方式 >
卵生,產卵箱內需有枝葉細密柔軟的水草或其他人工魚巢。1尾雌魚配2尾雄魚,如親魚性腺充分成熟,2-3天可以發情。雌魚產卵約500余粒,多者可達1000粒。親魚不食卵。受精卵粘著在魚巢上,經24-30余小時后孵出仔魚,再經3-4天仔魚可以游動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