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

羅非魚:別名南鯽_越南魚_吳郭魚_福壽魚_金鳳魚_非洲鯽魚_莫桑比克羅非魚,為鱸形目、慈鯛科、羅非魚屬、慈鯛系列品種,原產于非洲東部及南部的河口地區,為汽水性魚類。營養豐富、全面,含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必需氨基酸,蛋白含量比雞蛋還高30%,且低脂肪,所含脂肪又多為多不飽和脂肪酸,降血脂、活血管,有益于心血管健康。此外,羅非魚含有豐富的鈣、鐵、鋅和B族維生素等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的能量代謝和合成代謝,使人保持年輕活力。作為食補材料,其味甘、性平,可益脾胃、補肝腎,對于消化不良、腹瀉不止、面黃肌瘦、水腫、筋骨萎弱等癥有食療效果。
肉質細嫩、味鮮肉美,且刺少,無肌間小刺,煎烤、紅燒、清蒸,味道俱佳,深受大眾喜愛,有白肉三文魚、21世紀之魚之稱。其還有生成快、產量高、食性雜、疾病少、繁殖力強等特點,是我國主要養殖水產品。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40cm
形狀分類:橢圓
顏色分類:褐色_藍色
活動區域:中下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領地
適宜溫度:25℃±3℃
酸堿范圍:7.4±0.3
硬度范圍:9±4
壽命年限:5年
食物飼料:雜食
羅非魚形態特征 >
體長20-40cm。體長橢圓形,高而側扁,背部隆起,腹部圓。尾柄較短。頭中大,短而高。吻圓鈍,突出。眼中大。眼間隔寬大,弧形隆起。口較大,前位,斜裂。舌發達。前鰓蓋骨邊緣無鋸齒。體被大圓鱗,頭部除吻部和頦部外均被鱗。背鰭具10余條鰭棘,尾鰭平截或圓,體側及尾鰭上具多條縱,網列斑紋。
羅非魚飼養方法 >
熱帶水域中下層魚類,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不耐低溫,水溫10℃左右就會凍死。廣溫性魚類,在淡水和30-40‰海水里均能生長、繁殖。從淡水移到海水需要馴養,采取逐漸增加濃度的方法。適溫25-33℃,30℃左右攝食量最大,水溫低于18℃或高于37℃停止生長,水溫低于10℃或高于38℃便死亡。pH3-10可生存。仔魚攝食浮游動物,幼魚攝食浮游動物及藻類,成魚主要攝食藻類,亦吃浮游動物及高等植物。
羅非魚雌雄分辨 >
幼魚體側具6-7條黑色橫帶,成魚不明顯。成魚尾鰭后緣圓截形,幼魚截形。生殖期的體色鮮艷,雄魚藍黑色,背鰭和尾鰭邊緣紅色,體側具3不明顯黑色縱帶,雌魚淡黃色,鰭緣略帶紅色。
羅非魚繁殖方式 >
卵生。有些種類的羅非魚會有口孵的行為,即雌魚將受精卵含在口中,直到孵化為幼魚,這種護幼行為對其繁殖十分有利。部分種類的羅非魚在繁殖前,雄魚會挖掘底土筑成盆狀的巢,具有強烈的領域性,雌魚將卵產于巢中,待孵化后再由雌魚將幼魚含在口中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