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觀音魚

千手觀音魚:別名長指馬鲅_千手佛魚,為鱸形目、馬鲅科、馬鲅屬、鱸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南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和越南等地的河口地區。它的眾多觸手能幫助它在水底覓食,可起到探針的作用。它的“手”是什么,有觀點說是觸須,也有人認為是特化延長的鰓絲。其實它們是一部分胸鰭游離出的鰭條。這些鰭條非常柔軟,所以千手觀音不能和“嘴欠”的兇猛魚類混養,它們會傷害到這些“手”,而使它失去觀賞性,失去優雅的狀態,也會令魚本身感到緊張。
它的“手”是最大的欣賞點,柔軟飄逸,游弋的時候,無比優雅而且華麗,觀賞它的泳姿,就像是在欣賞一位奇異的舞娘。性情溫和,比起同屬的千手魚體型小很多,通常只在水底搜尋軟體動物或是蠕蟲。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25cm
形狀分類:弓背
顏色分類:粉色_灰色
活動區域:中下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4℃±2℃
酸堿范圍:7.7±3
硬度范圍:8±5
壽命年限:10年
食物飼料:雜食
千手觀音魚形態特征 >
體長17-25cm,體近圓筒形,略延長,頭部三角形,吻端鈍,上唇有喙,前突,將下唇蓋住。體呈銀灰色,背鰭兩個,均呈三角形,尾柄寬且長,臀鰭短,與第二背鰭相對,尾鰭分叉較長,成燕尾狀。千手觀音最大特點為喉部兩側有數條極長的鰭絲,如同散開的觸手。
千手觀音魚飼養方法 >
飼養難度較高,比較嬌嫩。由于棲息于近海的河口地區,屬于汽水魚,所以需要PH偏高的水體環境,需控制在7.5-8的范圍。溫度需控制在27℃左右。他們需要穩定的水環境,波動太大就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雖然大個體會掠食小魚,但基本屬于安全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