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鱸魚

七星鱸魚:別名青鱸_日本花鱸_日本真鱸,為鱸形目、真鱸科、花鱸屬、鱸魚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東部,黃海、東海、日本至南中國海的沿岸及河口水域。富含蛋白質、維A、B、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有專家認為,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的患者食用最佳。還可治胎動不安、產生少乳等癥,準媽媽和產生婦女吃鱸魚是一種既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的營養食物,是健身補血、健脾益氣和益體安康的佳品。
棲息于淡海水交會處,是典型的廣鹽性汽水魚類,性情兇猛,以魚、蝦為食,現多以人工養殖,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養殖池中均可養殖。它味道鮮美,且肉質富含蛋白質,坊間傳說對傷口的愈合有特殊功效,是手術后恢復最常食用的魚種之一。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8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褐色_銀色
活動區域:中下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22℃±4℃
酸堿范圍:7.6±0.4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12年
食物飼料:肉食
七星鱸魚形態特征 >
捕撈體長30-50cm,最長可達100cm。體橢圓形而側扁,背部稍隆起。口端位,下頜稍突出于上頜。上頜骨后端平截并延伸達眼后緣下方。上、下頜、鋤骨與腭骨均長有絨毛狀齒帶。前鰓蓋骨后緣有鋸齒,隅角處有1根強棘。被細小櫛鱗,不易脫落。背鰭硬棘與鰭條間有深缺刻,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銀白色。體側上部散在黑點。背鰭黃褐色,散在黑點。臀鰭黃褐色而具暗色斑紋,尾鰭澹色至灰黑色。
七星鱸魚飼養方法 >
野生情況下,主要棲息于河川下游出海口附近或沿海地區。對環境適應力強,具群游性,且生性兇猛,即使生長在養殖池里,偶而也會發生因體型差異懸殊而同類相殘的狀況。比較暴食,應適當控制投餌量,以利于降低成本、減少腸胃病的發生和水質污染。投餌要做到定時、定點、定量,一般日喂2次,分別在上午7-9時和下午4-6時,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量的5%。要堅持馴食的習慣,在塘中搭餌橋,每次投餌前敲擊餌橋或撥響塘水,使魚群游來搶食。
七星鱸魚雌雄分辨 >
七星鱸魚繁殖方式 >
初春在咸淡水交界處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