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狗魚

白斑狗魚:別名喬爾泰_蘇聯火箭,為鮭形目、狗魚科、狗魚屬、鮭魚系列品種,原產于北美洲及歐亞大陸的高寒地帶,我國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額爾齊斯河流域。野生于的淡水流域。1758年命名。除此之外,其皮還可以制革,用鞣制好的白斑狗魚皮革可以制成十分漂亮的皮鞋和女士坤包。牙齒特殊,上顎齒可伸出并有韌帶相連,可以將捕捉到的食物掛住,也可以將沒有吃完的食物掛在牙齒上備用。
大型兇猛肉食性魚類,不僅食用價值搞,觀賞性也很強,一直被視為魚中的“軟黃金”。其肉厚刺少,沒有肌間刺,肉質細嫩潔白,營養豐富,可生吃、熏制、制成生魚片,也可制成罐頭,食用方便,且味道極佳,但卵有毒,不宜食用。
生存環境:淡水
最大長度:15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黃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很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17℃±5℃
酸堿范圍:6.8±0.5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10年
食物飼料:肉食
白斑狗魚形態特征 >
體長80-150cm,最大重可達35kg。身體細長,稍側扁,尾柄短小,頭尖,吻長且平扁,似鴨嘴狀。口裂寬大,口長約達到頭長的一半。齒發達,上下頜、犁骨、篩骨和舌上均具有大小不一致的錐形銳齒。鱗細小。側線不明顯。背鰭和臀鰭位于體后部且基本相對,接近尾鰭。胸鰭和腹鰭較小,尾鰭叉形。背側呈黃褐色,有黑色細縱紋。體側有許多淡藍色斑或白色斑,腹部呈白色,鰭黃而微紅,鰭上有黑斑。
白斑狗魚飼養方法 >
在自然條件下,幼魚性情溫順,常成群生活,主要攝食輪蟲、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等浮游生物。當體長至5-7厘米后即捕食其他魚類,成魚單獨棲息。全年攝食,而生殖期停止攝食。生殖期后食欲更加旺盛。以活魚為餌料,喜食鯽魚、鯉魚和鱉條魚等野雜魚,也有進食其他動物的情況,如蛙、鼠、野鴨等。餌料不足時會自相殘食,成魚可以吞食占體重10-20%的白斑狗魚小魚。屬于亞冷水性魚,相適應能力比較強,最佳攝食溫度為16-26℃,最適生長23-24℃。
白斑狗魚雌雄分辨 >
雌魚體型較大。雄魚體長最大可達100cm,雌魚可長達150cm。
白斑狗魚繁殖方式 >
2-3齡性成熟,1kg左右。開春水溫4-14℃時產卵,6-8℃時為產卵高峰期。卯圓球形,呈金黃色,具黏性,產出后常附著在水草上,吸水后成為膠球狀。一般剛達成熟的雌魚,懷卵量約3萬粒。在5-11℃的溫度下,受精卵歷時185小時左右發育后孵出,從孵出到各鰭形成需21天。人工繁殖親魚選擇2齡以上,重2-4kg,體質健壯、體形豐滿、無傷無病。在親魚選擇時,雌性親魚挑選腹部膨大,可以擠出卵粒者,雄性親魚可以擠出精液者,以保證催產率、受精率,以及產卵的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