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

大閘蟹:別名河蟹_毛蟹_清水蟹_中華絨螯蟹,為十足目、弓蟹科、絨螯蟹屬、蟹類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中國特有物種,野生于長江水系周邊濕地地區。大閘蟹在我國已有5000多年食用歷史,而西歐、北美的一些國家至今還不敢吃河蟹。經過歷史沉淀,形成了我國三大名蟹:花津湖大閘蟹、勝芳蟹、固城湖大閘蟹,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是古丹陽大澤的“花津蟹”。而蟹肉之中,又分“四味”:大腿肉,絲短纖細,味同干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妙不可言,無法比喻。
屬淡水河蟹,被稱為河鮮第一味,口感細嫩,味道極為鮮美。大閘蟹有“九雌十雄”,自古就有海蟹吃肉、河蟹吃黃的說法,且尤以農歷九、十月最為鮮美。就像墨分六色、琴具七音一樣,大閘蟹也有多味:蟹肉、蟹膏、蟹黃、蟹子味道各有不同。
生存環境:兩棲
最大長度:12cm
形狀分類:圓形
顏色分類:褐色_青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3℃±3℃
酸堿范圍:7.7±0.4
硬度范圍:18±4
壽命年限:4年
食物飼料:雜食
大閘蟹形態特征 >
挑選技巧:看蟹殼殼貝色澤鮮明,有光澤,且呈墨綠色的,一般都體厚堅實。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能挑選到“金毛金爪”的更好。看肚臍肚臍突出來的,一般都脂肥膏滿:凹進去的,大多是膘體不足。當用手拿蟹時還要覺得夠“重”,這才挑到肥美多膏,蟹肉豐滿的大閘蟹。看蟹足足爪結實,蟹足上的“腳毛”叢生,一般都膘足老健;無毛的,大多是體軟無膘。這顆飲食界的明星,除甘香誘人外,吃的步驟也冗長瑣碎。古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并衍生俗稱“蟹八件”的專用工具。
大閘蟹飼養方法 >
濕地養殖區要遠離村莊、工礦區,自然環境優良,無污染,蓄水方便,水草資源、小蝦及螺、蜆等底棲生物豐富,底質淤泥層10cm左右,無兇猛魚類等敵害生物。蟹苗放養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遍,觀察蟹子生長及攝食情況,定期對養殖區水質進行檢測,合理調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適溫1-30℃,最佳溫度22-2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7.5-8.5,氨氮0.1毫克/升以下,硫化氫0.01毫克/升以下。養蟹池中種有一定數量的水草,有利于河蟹的覓食、棲息、隱蔽、蛻殼、生長。
大閘蟹雌雄分辨 >
看雌雄俗話說:“農歷八月挑雌蟹,九月過后選雄蟹”。因為農歷九月過后雄蟹性腺成熟好,滋味營養最佳。只是現在大家都喜歡選擇雌性。一般肚臍圓形的為雌蟹,肚臍尖形的為雄蟹。
大閘蟹繁殖方式 >
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