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

虹鱒:別名虹鮭_金鱒_三文鱒_瀑布魚七色魚,為鮭形目、鮭科、太平洋鮭屬、鮭魚系列品種,原產于北美洲,世界各國均有廣泛引進。野生于冷而清澈的上游河流、湖泊。1792年命名,共8個亞種。我國1959年又朝鮮引入。與大馬哈魚同屬,親緣很近,經濟價值很高。會進行小距離的遷移,如果是溯河產卵型或是湖泊型的魚種則會進行長距離的遷移。肉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氨基酸,且易于人體吸收,能防治心血管疾病,也是大腦、視網膜、神經系統必須的營養。其魚卵粒大如黃豆,富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和卵蛋白,是享譽世界的高檔營養食品。
冷溫性山區河溪名貴食用魚類,因體側彩虹般的美麗橫紋而得名。肉質鮮嫩、無腥味,無小骨刺,食用時也無需刮鱗。肉色鮮紅,口感香甜可口,堪稱“魚品之王”,生食、熏制,味道均佳,市面非常暢銷。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140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紅色_青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很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17℃±4℃
酸堿范圍:7.2±0.5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10年
食物飼料:肉食
虹鱒形態特征 >
體長100-140cm。體長形,稍側扁。吻鈍圓,微突出。鼻孔位于吻側,距眼較距吻端略近,前后鼻孔間有一小皮膜突出。眼稍大,側中位,后緣位于頭前后正中點稍前方。眼間隔圓凸。口大,位低。鰓孔大,下端達眼中央下方。鱗很小,頭部無鱗。背鰭始于體前后中點稍前方,脂背鰭位臀鰭基后端上方。臀鰭似背鰭,胸鰭側位,尾鰭叉狀。鮮魚體背側暗藍綠色,兩側銀白色,腹側白色,兩側條紋呈紅色寬縱帶狀,似虹。
虹鱒飼養方法 >
鮭科較耐高水溫的品種。低溫2℃以上,高溫28℃以下,適溫15-18℃。要求水中溶氧較高,養殖要求7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即窒息死亡。PH5-9,以弱堿性或中性為宜。隨個體的成長,鹽度的適應能力逐漸增強,上浮稚魚5-8‰,1齡魚20-25‰,成魚35‰。重達35克以上時,只要經半咸水過渡,即能適應于海水生活。情極為活潑,能跳躍攝餌,以陸生昆蟲、水生無脊椎動物及其他小型魚類為食。幼體階段以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水生昆蟲為主。
虹鱒雌雄分辨 >
成年虹鱒體重可達約2.8kg,雌雄鑒別的主要外觀依據是頭部,頭大吻端尖者為雄魚,吻鈍而圓者為雌魚。
虹鱒繁殖方式 >
雌雄異體,雌魚3齡開始性成熟,雄魚2齡開始性成熟,繁殖時體外授精。產卵場地在有石礫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魚掘產卵坑,雄魚保護,卵沉性。每個產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個體懷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產出,已知同一個體有繁殖5次的例子。產卵期照常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