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鯰

寄生鯰:別名牙簽魚_寄生鲇魚_吸血鬼魚,為鯰形目、毛鼻鲇科、寄生鯰屬、鯰魚系列品種,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通常鉆入大魚的鰓中,用棘鉤住,吸食魚血,如果有人在水中裸泳,會被其鉆入尿道。而一旦發生,只能通過手術取出,有時如果來不及救治會致人于死。而會鉆入尿道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人尿中有類似魚鰓中的化學物質,從而吸引了寄生鯰。
至今為止,被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成體小于1cm,體色透明,體形細長,因此很難在水中被發現。它的鰓蓋上有成束棘刺,以寄生方式生存,它的名聲令人談虎色變,程度有時甚至超過食人魚,被稱為“吸血鬼魚”。
生存環境:弱酸
最大長度:1cm
形狀分類:條形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危險
適宜溫度:24℃±3℃
酸堿范圍:6.8±0.3
硬度范圍:8±4
壽命年限:8年
食物飼料:寄生
寄生鯰形態特征 >
它在進入器官后,就會用自己的圓形的嘴和鋒利的牙齒吞噬血肉,然后留下一個奇怪的洞,就像是子彈打穿的樣子。它會吃掉你的器官,從里向外地全部吃掉。人們在亞馬遜發現了人類的尸體中有上百條這樣的怪物。科學家和法醫已經證實在這種鯰魚攻擊的時候,受害人可能還是活的,但是卻不能反抗。
寄生鯰飼養方法 >
棲息于其它淡水魚的鰓腔內,具有細長的身體,能夠很容易地通過大魚的鰓孔,并用銳利的牙和鰓蓋棘,刺破寄主的皮膚,使其出血,再用口吸吮。寄生鯰借助鰓蓋上排列呈簇狀的棘在大魚鰓瓣間蠕動,以改變其所處的位置,尋找合適的立腳點。在巴西這種魚往往使當地人受害,因為它有鉆入在河中洗澡者的尿道中的習性,所以在當地,不論男女,下水前都要穿著用椰子纖維織成的一種褲子,以保護生殖器。